时评:天下没有不散的赵本山 虽伤感却有更新期待
□肖复兴
春节已经过去,没有了赵本山的春晚,让一些人遗憾,也让更多人反思。
客观地讲,长达20年的漫长时间里,赵本山不仅成为了春晚的一块醒目的招牌,而且成为了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他在春晚的地位,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将一种二人转民间艺术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人无可取代。毕竟他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难得而由衷的欢笑,一直到了鬓发如霜的年纪,排练要靠吸氧来维持。
赵本山不是铁打的金刚,也不是百变金刚,就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样,天下也没有不散的赵本山。这不仅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也是艺术的客观规律。大众文化,是大众在文化工业与日常生活的交界面上创造出来的。赵本山的小品,成为春晚的拳头产品,也是缘于这样主客观的双向条件。如今,角色没有了,舞台空空荡荡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大众文化的生产如此捉襟见肘出现了这样尴尬的情况?为什么多年以来春晚一直在赵本山一棵老树上吊死?为什么最后以这样有些无奈的方式黯然分手而体弱地退场?
赵本山成为现今中国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不仅雄峙于春晚和大众的舞台,而且以其本山传媒集团为依托,向影视餐饮等领域进行大面积扩军,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其实,明眼人早在几年前就看出了问题的端倪,即便前两年赵本山和小沈阳在春晚上演出了颇受好评的小品《不差钱》,也已经看出是强弩之末,聪明如宋丹丹和范伟早就金蝉脱壳,任凭天说海说也不再陪赵本山和春晚玩了。我们却还在可劲儿地指使赵本山驾辕拉车,小车不倒只管推。
有人曾说赵本山明知如此为何不急流勇退,是因为他和他的本山传媒集团与央视有利益的紧密关系,彼此借水行船。对于赵本山来说,商人的思维运用在演员的身上,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对于央视来说,却说明不大懂得现代的大众文化的生产模式与范式的成因,依照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运作方式和思维。起码是一种偷懒的缺乏眼光的方式,以至和赵本山有了这样长的蜜月期而未有什么进取和改观。
其实,只要放开眼光,真正地做好大众文化的生产,在喜剧或小品的民间市场上大有可为,只要看看北京如今几乎遍地开花的相声舞台就可以看出,江湖上芳草芊芊,生命力极其旺盛而鲜活。只是需要发现和培育,需要时间和眼界,以及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而开阔的心胸。
赵本山退出春晚,不见得就是坏事,即便赵本山依然是我们的“旧爱”,大众和生产商却会不约而同并马不停蹄地寻找自己的“新欢”,就像俗语所说:缺了穿红的还有挂绿的,缺了梅兰芳还有马连良。这就是大众文化,道是无情却有情。它让我们有些伤感,却也有了新的期待。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