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祖师级象征世界地位LOGO 孔子是国人的摇钱树?

2011年10月18日 10:3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陶短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对于外国人而言,孔子在今天的中国,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或者干脆说,今天的孔子,在中国到底“是什么”?

有时候似乎他是个LOGO,表明这件有形或无形的事物,其创意权或产权属于中国,比如孔子学院,又比如“孔子和平奖”或“孔子世界和平奖”。

有时候他仿佛一个门神或教主,面无表情地念叨着几句熟极而流、念者听者却都未必知道含义的名言警句——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孔子虽未“亲自出场亮相”,那排着团体操队形念论语的大队人马,便颇有些类似的意味。

有时候他似乎是一幅画,贴在、放在最醒目、最招徕人气的地方,目的是吸引他人烧香上供——确切地说是来孔子的家乡烧香上供。中国国庆节期间,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那个“山东中国”创意广告上的孔子像,便似在做这样一份工作。

孔子是中国最古老、最耳熟能详的标志性符号,希望利用好这笔宝贵遗产,让孔子为子孙后代造福,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从效果上看,显然离设计者的初衷有较大差距。比如,此次的两度叫停“和平奖”事件。“孔子和平奖”只办了一届,唯一的获奖人是否领了奖还是个谜,匆匆叫停后又冒出个仿佛双胞胎一般的“孔子世界和平奖”,而这个“新生儿”甚至连一次奖项都没评出,便在短短几天后夭折。如此匆忙的取舍废置,对孔夫子或中国的形象,都不会有什么正面促进作用。

和其他国家的“祖师级人物”相比,孔子最大的特点,首先他是个人,而不是神。有思想,有著作,有事迹,有喜怒哀乐。如果将孔子当作一个偶像推出,且不说并不符合孔子本意,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受到异文化的排斥和抵制。

中国人理应做的,便是充分利用孔子的“人性”,着重强调其思想、道德的特色,而不是执着于给孔子定“标准像”。禅学、瑜伽这些同样带有宗教色彩的文化活动,能够在一些宗教排他性很强的国度和社会顺利传播,“思想化包装”是最大法宝。在他们看来,“禅是思想不是宗教”,和自己原本的信仰并不冲突。既然本来有宗教色彩的文化遗产都可以如此淡化宗教属性,孔子这种货真价实的思想遗产,又何必硬涂上层偶像的金漆?

孔子哲学的最大特点是社会性、实用性。它曾实实在在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两千多年,至今仍在发挥影响和作用,关注民生,关心政治,同情弱者,不畏强权,学以致用,注重品德,全面发展,诚信待人……这些掷地有声的格言和宗旨,至今依然熠熠生光。孔子学院、孔子文化传播等,也应遵循贴近民生、贴近社会的孔子理念,走学以致用的路线。

孔子是平民化的,但平民化不等于庸俗化。孔子是有丰富价值的,但有价值不等于“有价格”。孔子的国际化终将令其故乡和子孙受用无穷,但急吼吼地将之标价变现,只能是将孔子“打折贱卖”。事实上,孔子早已走向世界,第一部翻译为外文的《论语》出版于1662年,“孔子”(Confucius)的固定译名在西方出现也可上溯到1735年,孔子思想曾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也吸引了更多西方人认识、了解中国。

显然,孔子的可贵在于其思想,而不是形象或概念。明白这一点,该怎样在海外推广孔子,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孔子 孔子思想 孔子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