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铁志:文字在台湾不值钱 两岸文化交流还较浅

2011年08月29日 09:30
来源:新快报 作者:张铁志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张铁志

广州畅谈“台湾文艺青年与知识青年”

台湾作家、时评人张铁志近年常出现在大陆的各种讲座论坛,而去年在大陆出版的《声音与愤怒》、《时代的噪音》两书也引起了不少关注。日前,张铁志应南国书香节邀请,与台湾作家骆以军在广州学而优书店带来一场“我们这一代台湾文艺青年与知识青年”的对谈,探讨这个“经验匮乏的世代”的“年轻外省人”经历过的台湾变化对各自创作的影响。讲座后,张铁志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谈及他所爱的摇滚,他对台湾文化现状的看法及搭建两岸文化桥梁的愿望。

在张铁志于内地出版的仅有的两本书中,“愤怒”、“噪音”等字眼让他看起来像是个悲愤、黑色的“摇滚青年”,而事实上,张铁志已人到中年,他的文字犀利中带着冷静,摇滚吸引他的无非是一种不灭的热情,“这种热情非常重要,它使我心中还有一把火,还不肯服老,同时也给我一种面对世界,甚至想要改变它的动力。”他所了解的摇滚也并非大众眼前所见的疯狂和扮酷,“现在有一种愤怒是虚无的,它们就是一种姿态,骂几句脏话,好像这样就愤怒了,很有反叛的姿态。而我要挑战的就是这种空洞的反叛,真正的反叛应该是去做实事,去参与环保、关注贫穷、反对全球化等,对我来说,这个才叫酷。”张铁志这一趟大陆之行,七天走了五个城市,他毫不疲倦地穿梭其中,在不同的讲座和论坛中发声,讲他所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台湾,推荐他所喜欢的台湾文化和作家,“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台湾虽然很小,但其实是有内在的丰富性的。它有很多不同的面貌,很多不同时代的创作者……”

对话 文字在台湾非常不值钱

新快报:骆以军讲过,在台湾没有办法用稿费养活自己,其实现在文学在台湾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张铁志:台湾是一个文字非常不值钱的地方,现在文章在报纸的稿费和20年前是一样的,一千字就300元到600元人民币,20多年都没有改变。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靠稿费可以过得不错,现在就活不下去了,这是文字极度贬值的时代。像我这样写时评的可能还好一点,但台湾副刊基本都是纯文学的,是文学青年主要的发表园地,这种稿费就更低。

新快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极度贬值呢?

张铁志:不重视是一方面吧。台湾的报纸是很少有书评版的,现在只剩下《中国时报》有,但是它的书评版也是越来越边缘,张数越来越少,所以我们看到大陆的报纸都很羡慕,这里几乎每种报纸都有书评版、阅读周刊等。另外,这可能是跟过去20年经济发展之后的过度商业化也有关系。但我不觉得这个能反映台湾的文化,而是台湾媒体的恶性竞争,视野窄小造成的,所以,只看台湾媒体,是不能反映这个社会的文化和深度的。

新快报:那你觉得台湾文化的深度在哪里?

张铁志:文学上,从白先勇那时候开始做现代文学杂志,然后就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接受不同的事物,尝试不同的方式,接下来是从现代到后现代,不同的实验写作方式。从更广义的方面来说,台湾的文化真正扎根是70年代开始的,那个时候政治开始有一点点的开放,一些文化运动开始出现了,80年代更是一个思想激荡的年代。所以我还是比较乐观,现在台湾也有很多年轻人在搞独立的艺术创作,办一些独立音乐刊物和文学刊物,可以有空间发表自己的音乐和诗歌。

新快报:在台湾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人多吗?

张铁志:挺多。我和骆以军也经常谈,我们特别希望台湾有更多的新一代小说家能进入大陆的视野。其实台湾现在有一批很好的70后已经出来了,在台湾也拿了一些奖,但是目前还没有进入大陆的视野,我觉得应该快了吧。大陆的商业市场是很厉害的,今年的台北书展有好多的大陆出版社都去了。

新快报:有统计数据说大陆的80后作家加起来有3000多位,但是港台的80后作家似乎有点“出不来”?

张铁志:3000多人应该是一个比较夸张的说法,港台也有很多优秀的80后作家已经冒出来,只是大家没有看到而已。这就讲到彼此的局限。其实台湾对大陆的小说也非常不了解,没有人知道笛安是谁,韩寒的小说根本不能卖,郭敬明的小说完全没人看。同样的,大陆对台湾也是不了解,大家都是看到最上面的一线作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那几位。所以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想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因为现在的文化交流看起来很多,但还是比较浅,我们还有很多新的东西没有看到。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郭敬明的小说 文化运动 两岸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