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慨:诺贝尔奖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2010年10月17日 11:56 南方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康慨

生于内蒙古,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系新闻专业,1989年弃文,1999年弃商,现居北京,任职《中华读书报》。

诺贝尔奖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很难说清楚这个问题。悲观的看法是什么也不能改变。过去三十年来,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中国的引进、翻译、出版,乃至浅尝辄止的研究,一直未曾中断,赵德明等翻译家甚至早在十年前,便发起过雄心勃勃、却半途夭折的巴尔加斯·略萨全集出版计划。如今秘鲁作家的获奖,不过是让出版商得以加印一些绚丽的腰封,诱使那些没有文学判断力的读者,欣欣然买回家去,装点自己的客厅。他们是从来不肯丢弃腰封的读者,那上面的文字固然常常是恶俗的,却是他们认识作品、欣赏作品和自我欣赏的唯一途径。他们中的一些人,能读完腰封上的文字也就不错了,因为这些人往往连包覆全书的塑料膜也不愿撕去,惟恐这层膜的破坏,将有损于心爱图书的纯洁与秀美,再也配不上他们一尘不染的客厅。我是那么不情愿地将他们称为“读者”,因为他们充其量只是图书市场的消费者,是这个消费社会不甘人后的模范竞买者。诺贝尔三个字就像LV或iPhone 4一样,不过是他们眼里最可追逐的光艳商标。偏巧这个商标下的其他东西,如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等,均不提供有形的产品,只有文学,可以经由出版商和书商,以有形的和实体的形式,进入他们的厅堂,供以摆放,展示,自赏。

老实说,我受够了这种中国式的、一年一度、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的诺贝尔迷狂。有时候我甚至盼望诺贝尔奖根本就不存在。我盼望书店里没有标语和海报,书身上没有腰封,余陈梁这些一年为读者荐书几十本的职业腰封人,也许可以就此继续含泪,重拾画笔或专心铿锵。我盼望书店里只有好书,写作者只为文学或信念写作,读者只为爱好阅读。我不奢望没有审查,没有封杀,没有跨省追捕和异地关押,没有不公不义的事发生,却一如即往地盼望文学反抗,诗人歌唱,作家挺直脊梁。我愿意跨乘一匹白驹,借我浩荡东风,飞越万里大洋,去往1967年8月4日的加拉加斯,在那里,和40岁的无名记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一起,亲临罗慕洛·加拉戈斯文学奖的颁奖现场,见证巴尔加斯·略萨登台领奖。看马里奥当年,胡利娅姨妈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扯远了,打住。我要说的,其实是他的答谢演讲,题目叫作《Laliteratura es fuego》———《文学是火》。

为什么文学是火?我要在此引用巴尔加斯·略萨“八·四讲话”中最重要的三句如下:

“……文学是火,意味着她不趋附,不屈从,作家的存在理由便是抗议、反对和批判……文学是一种永恒的反叛形式,不能接受束身的囚衣,任何意在弯折其愤怒和反抗之天性的企图,都注定遭到失败。文学宁可去死,也决不会服从。”

我以为,这三句话是理解巴尔加斯·略萨人生和作品的关键所在。反过来讲,你也可以认为:文学是水,意味着随波逐流;作家存在的理由便是鼓掌、欢呼与歌颂;文学是一种永恒的服务形式;文学宁可服从,也决不会去死。这样的文学实在算不得真文学,而是伪文学或花边文学。而这样的文学,还要心存企图,想染指诺贝尔奖———拜托,给我一个天大的理由先。

文学是fuego,不应是dinero,是火,而不是钱。曾几何时,我们什么都没有,可还有诗歌如火。现如今,我们也许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如火的文学。正像我们有大学,没思想,有金牌,没体育一样,我毫不怀疑,有朝一日,我们也会收获一枚金灿灿的诺贝尔奖章——— 文学的,但像现在这样下去,我们终将与真文学永绝。

文学不该过度成为消费品,不该只由诺贝尔奖的黄金标签来包装。须知,是文学荣耀了诺贝尔奖,而不是诺贝尔奖恩赐了文学。可惜啊,诺贝尔奖带给中国的,越来越多的是急功近利的迷狂。

一个没有诺贝尔奖的文学世界,会不会比现在更好?我不确定,但至少不会更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康慨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