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麈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0年10月11日 11:52 新快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梦回魏晋

梦亦非专栏

前两天某姑娘组织了个饭局,饭局上几人对阵“清谈”,几匹语言之马杀过来杀过去,走马灯一般,直杀得菜冷酒残,灯火阑珊,最后有人酒没喝完一杯菜没吃几筷,饭局就结束了。

某姑娘当场看得石化,说没碰到过如此精彩的“清谈”。梦公子当时想,如果给三人手中都安一柄麈尾,那精彩程度上升何止一倍?但那样一来饭就不要吃了。想当年孙盛与殷浩都是谈玄说妙的高手,到了吃饭时间,下人将饭菜端上来,但两人顾不上吃,彼此猛甩大麈,让大麈上的尾毛都落在饭菜上,搞得最后谁也吃不成。

列位看官可能读得有点云里雾里?什么叫麈尾?什么叫尾毛?不要着急,听梦公子慢慢道来。

话说魏晋时期,麈尾是名士们谈话时不可或缺的工具。今天在讲坛耍帅得准备个笔记本电脑,不然都不好意思上讲坛,那时候没有麈尾也是不好意思开始谈话的。陈后主在钟山开善寺请清谈家张讥从佛经中找个主题来大家谈论,叫人取麈尾未及,便临时找松枝代替,不然无法开讲。从松枝这个意象,你是不是认为麈尾就是拂尘一样的东西?《辞海》曾这样解释麈尾:“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这不是常识性错误,而是知识性错误。不过这也不怪今人犯错,因为麈尾如今早已没有了。唐代士大夫们还用麈尾,但宋代就失传了,如今在日本正仓院还存有数柄,是唐代的东西,很漂亮。

麈尾,与拂尘没关系,它的形状像树叶,下部靠柄为平直状。南朝徐陵的《麈尾铭》说:“圆上天形,平下地势”。再加上柄,就有点像扇子,但却不是扇子。而边上再饰以长毫,“豪(毫)际起风流”。所以孙殷二人才会搞得饭菜上全是落毛。为何叫麈尾?并不是砍了麈(大鹿)的尾巴来做,而是麈与群鹿同行时,摇动尾巴指挥鹿群的方向。所以麈尾有“教鞭”的作用。

最后讲一个关于麈尾的故事,可见它在清谈中超越语言的作用,也可见魏晋名士们在清谈时的风姿。有客人问尚书令乐广“旨不至”是何意思,乐广却不解释字面意思,直接用麈尾柄在几案上敲击,问道:“碰到没有?”客人回答:“碰到了。”乐广马上又举起麈尾说:“如果碰到了,怎么又能离开呢?”客人因此深深地折服。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