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明又闻到单纯的戏的味道,关于戏的那些久违的结构上的机巧妙趣。
十几年前的北京城,大概还没有这么多看戏的地方。那时节能看戏的地方,大剧场也就首都剧场有些人艺的老戏悄无声息地演着,小剧场也就人艺小剧场,实验小剧场(如今的国话小剧场)、青艺剧场(后来的北兵马司剧场)三枝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看的人不多,地方也小,但总能让心内有一些满满的感觉,无论是空间的,还是心间的。
第一个打破这个小城后门的,该是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看戏大概第一次在刚刚兴起的小资们的嘴里被传诵成一种前卫的生活时尚,但同时也如犀牛一角,挑开了潜藏在许多人心底深处的戏剧芽苞。从孟京辉到邵泽辉,从顾雷到李普雷,从李六乙到李乃文,从田沁鑫到翟小兴,从安莹到黄盈,戏剧的队伍就这样蓬蓬勃勃地壮大了起来。
而这城门再一次被打开,又是在2002年,来自中戏表98的学生上演了一部实验性的毕业大戏《翠花上酸菜》,那一年的酸菜。只是不曾想,这样的小菜是一头凶猛的犀牛,从此东奔西突,将各种小菜杂菜、翠花麻花韭菜花都引到了戏剧的舞台上来,一时间,戏剧成了最热门的娱乐景。而我,却再没了想看戏的兴致,面对这样的戏剧,就像马前一样,我又找不到家的方向了。
几乎都忘了还要看戏的时候,我看到了《马前马前》,坐在剧场里被演员们指挥着鞍前马后地挪来动去,跟着一块建城挪城毁城,恍然,一切都回到了往日时光。虽然严格地来讲,演员的表演上或还有粗糙欠磨的毛边,层次衔接上或还有些涂抹不匀的支棱,但我分明又闻到单纯的戏的味道,关于戏的那些久违的结构上的机巧妙趣,那点尘封的文本里的睿智意思,还有蕴藏在戏背后的深远情怀,就这么走走停停,搬搬挪挪,一座戏剧城又在心底扶起了。
《马前马前》,一夜之间,让我似乎又回到了热爱的戏剧的从前。8月29日,《马前马前》结束时,那个叫做国话的小剧场在我们面前散场。忽然想起,这个地方,正是我第一次看小剧场话剧的地方,那是1997年的冬天,查明哲的《死无葬身之地》。
□卢世伟(北京 剧评人)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