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当艺术作品成为赤裸的广告
2010年07月18日 10:19 北京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文艺作品中植入广告,其实是早已存在了。而在虎年春晚这台中国人最为看重的除夕文化“精神大餐”中,也被有意地植入了大量的广告,“看的不是春晚,看的是广告”,其赤裸裸,其泛滥程度,其浓重的商业文化气息,其对艺术尊严的亵渎,对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的践踏,对曾被看作是“新民俗”的“春晚”的糟践,对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的不尊重,和缺乏文化的真诚、艺术的真诚和精神的真诚……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网友、文化批评者、作家、学者的一致尖锐严肃的批评……

然而,当艺术中被深植广告而受到人们深恶痛绝时,一些商家、品牌商却十分欢喜地看上了这种新的广告形式,因为价格便宜宣传效果好,这种植入式广告成了新宠,“现在很多客户不愿意把广告做得很商业化,硬邦邦,而更愿意把产品植入到电视剧中,这样更能产生话题,引导流行,其实这相当于一种植入式的情景,更容易给观众带来好感。你想,一般广告,观众总是多少觉得有夸大和夸张效果的成分在其中,比如方便面里其实没有那么大块的牛肉,观众总会觉得广告是骗人的。但是如果植入在电视剧中,变成主人公使用的一样用品,就更有说服力了……”

结果,这种艺术中植入广告便堂而皇之地成为一些影视剧中的常态。植入式广告的“先锋”,应该说是去年湖南卫视播出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剧中衣着光鲜、发型靓丽的男女主角的座驾不是名爵,就是荣威,第二集的剧情中更是出现了长达8分钟的名爵汽车植入式广告,而剧中的女主角在还礼服的一段戏中,用来装晚礼服的纸袋,居然赫然印有某国产休闲品牌的标识,还有就是剧中人物的台词好似广告语……曾有网友在该剧前四集播出后算了一笔账,剧中几乎每5分钟就出现一次植入式广告,每次约30秒,再加上每集当中电视台正常插播的20分钟广告片,一集中的广告时间几乎占到了节目总播出时间的40%。尽管该剧被观众在网上大骂,却依旧稳坐全国收视率榜首的位置。

《乡村爱情故事》在央视一套热播十集有余,看后不少观众便干脆讽刺此剧其实就是广告剧。和央视春晚频繁植入大量广告一样,《乡村爱情故事》中的广告几乎无孔不入。有人在观看此剧时发现,某品牌的牛奶商标常常被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出现,而在一集中同时出现的轿车更是肆无忌惮地进入观众的视线,更为恶劣的是,剧中的演员还在台词中暗藏了类似最新款之类的广告语。有人统计,仅仅第3集雪佛兰就出现3次,广告成分太明显了,整个一个屯子都是这种牌子的车……

一个名为“史上最牛广告植入剧照”的帖子受到热烈关注,因为,帖子中的剧照出自青春剧《佳期如梦》,其中一张剧照植入的广告竟高达7个。该剧广告植入涵盖手机、洋酒、食品等品牌,广告比照片中的演员还要出风头,这让网友情不自禁玩起了“大家来找广告茬”的游戏。

此外,一段时间以来热播的《奋斗》、《丑女无敌》、《蜗居》等电视剧等,都有植入广告。

艺术品中植入广告,或许这种广告形式加入了艺术的元素,讲究了一定的策略,但是,这种植入广告的影视剧,究竟是艺术品抑或商业广告呢?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三联书店出版)中曾说,在一个商业社会里,商业是文化的灵魂,它善于为一切事物定价,规定它的一种价值,这其中当然包括艺术、艺术思想,这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而且“被琢磨得广泛适用却又至为精微,制约着一切愿望和能力”。的确,在今天,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是,在商业力量、商业权威无孔不入的渗透、侵入下,艺术的本质正在衰败,艺术的诉求情感,表达思想,抚慰心灵,关注生命,唤起当代人的信念,体现文化创造力这些精神的品质和品性,正在被淡化、被边缘化、被消解,艺术正在逐渐变成了一种功能,一种工具,一种技术对象。艺术的功能堕落到这一地步,已经没有什么原则和道德可言了。

而在艺术中植入广告,不是很符合“被琢磨得广泛适用却又至为精微,制约着一切愿望和能力”这种商业文化的特征吗?一位文化学者指出,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有的电影、电视的制作,竟像广告人那样动作,渗入了商业的追求利润的思想,诱惑力是巨大的,这样的艺术作品已经被乔装打扮成了“消费品”,成了向观众进行商业灌输的“工具”。所以,把商业推崇为神圣的宗教,并在艺术中占了优势,艺术的果实必然受到破坏和吞噬,商业成了艺术的篡夺者,这样的艺术与赤裸裸的商业广告又有何异?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许民彤 编辑:韩宵宵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