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评价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还是要有中国立场,要有中国视野。没有中国立场,只用西方的审美标准,以翻译得并不成功的汉语文学作品来衡量中国当代文学,永远得不出对中国当代文学正确的评价。
我们要看到,中国当代的文学经验有其特殊性,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无法在自己的大地上给中国文学立下它的纪念碑,也就永远无法给出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准则。因为,依凭西方的文学价值尺度,中国的文学永远只是“欠发达”的货色。
西方的小说根源在于它的浪漫主义文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依然是与这个传统发生关联,反叛也是关联的一种方式。我们没有这样的浪漫主义文化根基,我们永远无法生长出浪漫主义传统下形成的西方现代小说艺术。这就是为什么直至今天,一写到城市,我们的文学就力不从心,要么空泛,要么虚假,但我们在乡土叙事一路却有独到之处。所以,如何适应西方的标准是我们最大的困境,如果没有我们对自身文学的认识,并建构自己的美学准则,我们的文学永远只是二流货。所以我认为困境是一个内与外的体现,内和外到今天都面临着极限,西方给我们施加的美学的标准也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用那样的标准看自己的小说永远是差了一大截,永远是不对称的。但我们没有想到差异性的问题,我们没有勇气、没有魄力建构异质性。
南美的文学受到西方的承认,并不是因其语言文化的独特性。说穿了,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们都是受西方现代文学教育成长起来的,他们都能用西方的语言(西班牙语、法语或英语等)写作。帕慕克虽然用的土耳其语,但他的西方语言和文学修养使其完全融进西方主流文化。只有中国这些作家,他们的文学经验完全超出西方的经验。如此独异的汉语,如此独异的现代白话文学,何以不会有自己的语言艺术呢?何以只能变成另一种语言让外人评判才能获得价值呢?
我以为今天的中国文学放在60年的当代文学史框架里来看,可以说是达到了过去未尝有的高度。
——陈晓明:《中国立场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陈晓明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