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保护需要群众广泛参与
■新华时评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国家级端午文化节16日在湖北秭归县举行。记者在采访中强烈感受到,当地端午民俗之所以沿袭2000多年经久不衰,主要得益于群众的广泛参与。
在秭归,素有“端午比年大”的说法,不管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祭屈原、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端午重要的群众性集会龙舟赛,每年全县各乡都会派出代表队参赛。“宁荒一年田,不输一次船”的说法,充分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本土文化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让蕴涵着民族精神、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丰富内涵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已经成为世界性话题。在我国,相当数量的青少年青睐欧美、日韩等外来文化,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对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有所淡漠。不少优秀民俗文化如地方曲艺受众减少,后继乏人,濒临消亡。这引起民俗专家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普遍担忧。秭归端午节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可谓对民俗文化保护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
群众参与度越高,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才越强。只有更多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让青少年从小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民俗文化才能有更深远的传承基础。同时,政府及有关社团组织积极主导,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才能扩大群众基础,提高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国家近年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就是为了唤起国人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记忆,扩大参与基础。只要不断吸引群众参与,不断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群众参与的吸引力,民俗文化就一定能够重新焕发出迷人光彩。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刘紫凌 吴植 编辑:王勇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