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论
朱熹有句名诗,叫“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挖掘历史人物是一个过时的发展模式,只有创新才是活水,若只想做历史文章,则难免给公众留下笑柄。
按说,学习历史,最容易掌握的知识莫过于历史人物的籍贯了,但现在,最容易的事情却变成了最难的事情。譬如南宋理学家朱熹,一下子冒出了四个故里,你不知道究竟哪个故里是正宗的,哪个是冒牌货。
有报道称,今年10月22日是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但已经有两省四地均以“朱熹故里”为名,决定开展盛大的纪念活动。这四地分别是:福建的尤溪县、建阳市和武夷山市,江西的婺源市。他们将各自倾注地区和省域之力,汇聚总量超过40亿元的资本项目,以作朱圣人的“寿礼”。
对于这种强拉硬逼历史人物“认祖归宗”的事儿,估计广大群众除了愤愤不平,剩下的就是审丑疲劳了。诸葛亮是河南南阳人还是湖北襄阳人?李白是四川江油人还是湖北安陆人?曹操是安徽亳州人还是河南永城人?由于现代官员及学者们的心血来潮,这些历史问题的答案充满了不确定性。假如,这种争夺历史人物充当地方经济代言人的把戏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我倒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那时候,改革开放正风起云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经济活动,一度给原本单调的文化与经济注入了活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两个文明”的高度发展,这种经济活动差不多也随同历史人物进入了历史。
所以,近几年,当许多作古的历史名人突然之间再次变得炙手可热,我们一度不知今夕何夕。但万变不离其宗,炒作历史人物的最终目的,自然还是为了地方经济。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即,地方经济可以是民生幸福,也可以是政绩工程。对于朱熹的四个“故里”来说,40亿元的文化纪念项目,相当于平均每地拿出10亿元的资金来打造所谓的朱子文化。鉴于有四个地方同时推出相同的项目,可以想见,若想借此获取丰厚的旅游回报,极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但,如果借鉴神木医改的经验,这40亿元可以管1000万人免费看病一年。现在,这40亿元纳税人的血汗钱被冒险用来献“寿礼”,突然让我联想到了“死水”的概念。
“死水”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指守旧,没有活力,没有发展。朱熹有句名诗,叫“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用于解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也是可行的。挖掘历史人物是一个过时的发展模式,现在又有人重新拾人牙慧,那除了地方官懒政,难免还会被理解为:当地发展决策已到了黔驴技穷的边缘。
祖宗的老本,有吃完的时候,也有不奏效的时候。所以,只有创新才是活水,若只想做历史文章,则难免给公众留下笑柄。当然,如果纯粹是弘扬传统文化,也无可厚非,但弘扬传统文化也要避免打造“死水”甚至“祸水”。譬如,西门庆、潘金莲这种历史小说中的人物,能带来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就算是理学家朱熹,他的思想也很有争议。程朱理学曾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奴役人民思想的工具;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思想,在后世就遭遇恶评如潮。
所以,我们不妨问问地方官们:40亿元打造的朱子文化项目中,有多少真正的文化,有没有分清精华与糟粕?(椿桦 ,媒体评论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