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村言
漫画 李媛 绘
这个世界,似乎有钱总是好的,无论一个人的价值观有多贱,但总会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掀起妖风阵阵,比如,郭敬明(俗称小四)——自从王蒙先生不顾彼时的郭敬明抄袭铁证而介绍其加入中国作协后(“伟大”的王蒙先生当时解释推介理由是郭敬明的道德水准和文学水准并无关系),畅销的超级富豪郭敬明一直在文坛如鱼得水,《人民文学》去年高调刊载其小说,主编的解释是“文学有其弹性和包容度,它的边界也在不断变化中。”
而如今,以纯文学著称的知名杂志《收获》似乎也终于放下架子向郭敬明低头了,于近日新出的《收获》长篇专号2010春夏卷赫然可见郭敬明最新的奇幻长篇小说(有意味的是,这一小说并非《收获》杂志首发,首发则连载于郭敬明自己的刊物)。
《收获》杂志同时还刊载了两篇评论文章,从正反两面评论郭敬明的小说。批评者是郜元宝先生,这并不让人意外——上海的评论家中像郜元宝先生这样实实在在读书、诚诚恳恳写作的真的不多了,郜元宝先生对郭敬明的批评极多:“臃肿杂沓、用语不当、模棱两可、盲目的一次性景物描写,只为显示语言的丰富和诗意,但这个目的并未达到,倒是暴露了作者只顾陈列不知安排、只顾炫耀不懂含蓄、只顾堆积不知选择的暴发户的趣味。时人称誉,实在厚诬了抒情、诗意、美文这些字眼,恐怕连‘文艺腔’都算不上吧……郭敬明在这部奇幻小说中的所谓想象力依然是贫瘠的,那些所谓超能力,原创性与科学含量几等于零……”
与郜元宝不同的是,称许郭敬明文章的则是一家文学杂志的80后年轻编辑,在提及小说“漂亮的外衣”后,进而大赞“郭敬明在市场上最成功之处”,可惜的是,此文不知是作者在称赞郭敬明的文字,还是赞许他的商业能力。
郭敬明的小说听说而已,鄙人从未有过阅读的想法与欲望——因为对装腔作势的文字一直没有免疫力,每每读之即欲呕吐,故一直没有勇气翻完哪怕一页,对于读完这一长篇小说的批评者无论是郜元宝先生以及赞扬者,鄙人依然心存敬意,因为,他们至少为了他们的工作敬业地读完了那些小说。
然而有些好奇的是,《收获》杂志对于郭敬明的文学水准到底是持什么样的态度?
——从刊载发表长篇小说这样的行为来看,毫无疑问是积极而肯定的,但似乎也鉴于郭敬明的争论与质疑太多,堂堂50多年历史的老牌《收获》杂志,刊载郭敬明的文章,总得有些手法才成,于是,正反两方面评论的文字同时出现似乎也算理所当然。
《收获》执行主编对此也有新解释,即“发表并不意味着肯定,只是给读者提供新的角度”。
不知道何以解释“发表并不意味着肯定”之意,既然并不肯定,作为一家曾经首屈一指的文学刊物,何以要辟出如此大的篇幅刊载呢?
——《收获》刊载的是毕竟不是评论与争鸣文章,从刊载长篇小说本身而言,杂志签发发表,其态度就是支持与肯定,即使同时配发了郜元宝先生的批评文字,也依然无掩于这一事实——因为所谓的刊发正反评论不过是一种佯装争鸣的犹抱琵琶。
其实不妨从郭敬明对于《收获》的垂涎说起:
“郭敬明一直对《收获》心怀向往,毕竟由巴金等文学巨匠创办的《收获》在中国文坛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每期10万册的发行量,也没有其他文学期刊可以媲美。”(《青年报》5月26日报道)
对于郭敬明,钱当然不缺,他缺的是真正的文学之名与所谓传统文坛的认可,而刊载于《收获》,在他眼里,似乎正可以达到这样一种效果,那也会成为他的一种外在装饰,就像他炫富时露出的“爱马仕的笔记本、LV的钱包……”一样。
“《收获》刊登(郭敬明小说)的原委是这样的:去年《收获》连载了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后引发热议,编辑部就去找了一些圈内人来评价这部小说。郭敬明是黄永玉的忘年之交,在对黄老作品赞美了一番之后,他不失时机地表达了对《收获》的钦慕,不久之后,他就发来了新作《爵迹》,希望可以发表。《收获》编辑部经过考虑之后,决定发表。”(5月26日某媒体报道)。
不知道《收获》杂志的编辑立场是什么,原来“不失时机地表达了对《收获》的钦慕”后,“希望可以发表”就可以发表——更不知道编辑部在决定发表前经过何种“考虑”?报道语焉不详,但在我个人看来,其中似乎大有深意。
事实上,郭敬明出道以后的种种一直让人看到一只看不见的商业之手。
比如,郜元宝先生在批评郭敬明文章的结尾透露说:“大概是2003年春夏之交,我突然接到通知,说春风文艺出版社要在上海大学召开一个作品研讨会,研讨刚以新概念作文大奖赛冠军得主资格被上大录取的四川籍学生郭敬明的长篇《幻城》,并举行一个仪式,宣布该出版社一次买断该大学生在校期间全部作品首发权。那天有不少评论家出席,依次发言如仪,但他们说了什么,几乎全忘却了(当时就没怎么听明白)。郭敬明也做了简短发言,感谢‘各位老师’光临、指导,表示今后将以学习为重,同时努力创作,不负众望——大意如此。参加这类研讨会,我一般总会积极发言,不劳主办方催促,但那次却很抱歉地交了白卷,因为说不出什么,感觉陌生……一晃八年,经过大量乃至批量写作,经过一系列别人和自己主导的市场运作,创办公司,发行杂志,包括对抄袭事件奇特、诡谲、带有强烈奇幻色彩的解决方式……郭敬明已今非昔比……我并不关心这个,我的问题仍然是感到陌生。”
我很相信郜元宝先生的鉴赏能力,我也愿意相信《收获》编辑的鉴赏能力,否则,《收获》执行主编不会有“发表并不意味着肯定”这样的话语,但在发表这样一篇“并不意味肯定的作品”的长篇的背后,难道仅仅是“给读者提供新的角度”那么简单吗?
恐怕未必,在这次发表的背后,隐隐约约似乎仍有一只看不见的商业之手:是《收获》需要郭敬明的畅销,抑或,另有隐情?
对于《收获》而言,也许真的做到了“给读者提供新的角度”,但同时,在我个人看来,《收获》也收获了一份对文学杂志品牌的损伤。
但这一切,对于喜好炫富摆阔的郭敬明是无所谓的——在他心目中,上了《收获》或许与他买了用来炫富的LV包一样,只是一种外在的名牌追求而已,上了《收获》就上了,对郭敬明当然是爽的,而《收获》编辑部在“经过考虑后”,一不小心,也终于让《收获》这一文学品牌成为“小四”的“名牌装饰”。
不过,“单纯”的“小四”也真是可怜见的,他居然真的以为现在的《收获》还是那个1980年代在文坛呼风唤雨的《收获》!他居然还真的相信所谓文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顾村言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