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组部《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司局级官员的“校园计划”日前展开,2000多名司局级官员,被要求年内在7所院校完成至少40个学分的选课任务。从“自主选学”情况看,“幸存”的42个讲座中,国学、宗教哲学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多达19个。报名人数在前三位的讲座分别是北大的“周易智慧”、“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佛教禅宗与人生”。中央党校准备了36个讲座,结果仅有“《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达标。(5月7日《重庆晚报》)
组织官员定期轮训是国家提高官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执政本领、提升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关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自主选学”原则,彰显出组织部门对干部培训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但网友对许多官员选学“周易智慧”、“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佛教禅宗与人生”等讲座颇有微词。笔者以为,官员培训热学“周易智慧”究竟传递什么信号,值得深思。
首先,热学“周易”透视出官员们置身官场的疲惫感。平日里官员们忙于政务、事务,工作压力、上下监督和官场“潜规则”,让官员们公务缠身、如履薄冰、身心疲惫,脱产培训既是领导干部充电换脑的契机,也成了官员远离职场、释放压力的机会。因此,他们选学“周易智慧”、“《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一些学术性强、相对休闲轻松的课程就顺理成章。
其次,热学“周易”传递出官员们涉猎传统文化的新鲜感。过去的干部培训,多注重理想信念、政策法规、治国理政、廉洁为民等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理论内容,单调乏味,有了脱岗培训、“自主选学”的机会,官员们很想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家工商总局外资企业局副局长徐晓东2006年曾参加中央党校的厅局级官员轮训,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等。“以前是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现在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还是这样效果好,以前培训课程内容许多属于‘复习’”;一位学员也坦率地表示,在党校,不喜欢听的课也得听,而此次各高校供选择的课程,多有精品。而《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一向被视为一座神秘的殿堂,更被视为一个最难契会的神妙智慧宝藏,自然成为官员们的首选。
其三,热学“周易”凸显出官员们洞察世界、增长智慧的饥渴感。《周易》是五经之首,中国传统文化之源,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圣经”和“智慧之书”,对中华和东方文化的发展乃至欧洲近代文明都发生着影响。这部在神秘的外衣下凝结着先民深切人生感悟与生命感悟而以“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始终”为宏大学术向度和根本学术宗旨的智慧宝典,时至今日,仍不减其逼人的魅力。了解《周易》天人合一的辩证思维有助于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研究《周易》的事业观及其民本思想,对解决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的冲突,生态环境的危机等问题,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官员选学“周易”有看破红尘、崇尚风水、信念迷茫的因素在内。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所80岁的余敦康讲授对媒体说,“‘《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用它来看风水是没有用的。”笔者相信官员们有明辨是非、剔糟粕存精华的能力,但愿官员们能珍惜培训机会、不负组织重托,批判地继承“易经智慧”,活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张玉胜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张玉胜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