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跃兴
上海世博会牵动世界感应的神经和惊喜的目光,这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的节日”,世界似乎进入了“世博”时间,“世博”成了人类的主题生活,地球上的每一个村民都在把自己的心愿和梦想,与“世博”联系起来,而身处中国、身处上海的我们,则更加直接、强烈地感受到了“世博”所带来的文明的浪潮,感受到了“世博”文化的无穷魅力。
参观世博会,自然首先要看看中国国家馆。中国国家馆被誉为“东方之冠”,它的建筑形式———一个“中国红”斗拱,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可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法国文化,一向以其独特魅力著称,令世人着迷。在法国馆里,我们看到了法国雕塑家罗丹的《青铜时代》,还有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妆间》、梵高的《阿尔的舞厅》、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和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这些艺术展品,都是法国的“国宝”。据说,罗丹的《青铜时代》等这7件稀世之珍,从未同时在法国境外展出过。去世博看珍宝,能满足很多人的心愿。
她是大海的女儿,倚坐在岸边的岩石上,守望着宁静的港湾;她虽然历经断臂等磨难,但却顽强地复原完美的身体,向人们讲述着那个动人的童话……相信我们看到这样美丽、动人的描述,都会知道这里的“她”,就是丹麦王国的国宝,哥本哈根市的著名标志小美人鱼雕像。今天,她已经从守望了90多年的故乡港湾出发,“游”到了黄浦江畔的上海世博会丹麦馆,与广大中国游客亲密接触,这对于有着浓厚安徒生情结的中国民众来说,这个根据其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中的形象塑造的铜像,一定会成为他们“世博之旅”的难忘记忆。
走进尼泊尔馆,我们在聆听那“加德满都城的故事”时,去触摸它的神秘的灵魂;来到瑞士馆,在“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中,我们去勾勒未来世界的轮廓;城市与自然怎样和谐交融,英国馆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卢森堡馆,展示的是“袖珍”的森林和堡垒,却发现它“亦小亦美”;来到澳大利亚馆,就是来到了“畅想之洲”;日本馆体现的“心之和,技之和”,彰显着东方文化的神韵;“动感城市,活力巴西”,带来的是巴西的激情四射、热烈如火的足球文化……
“世博会就是文化的大观园。”在世博园徜徉,你会发现世博会其实就是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博览会。我们为沐浴在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而感慨不已,也为未来人类文化的大胆探索所吸引、所兴奋、所惊艳。世博,通过直观的形式,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充实的人类文化学的课程,它告诉了我们“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一种历史,是人类历史最深厚的积淀。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中,人类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形成了文化,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构成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生活史,我们的文明史,我们的文化史,乃至成为我们每日的生活方式。
文化,是一种创造。因为有了文化,人类才发展出精致的建筑美学,观悟出舞蹈和音乐的艺术,转化出隽永的文学、深刻的哲学,在文化中人类在自觉和表达之间激发了创造力和想像力,在这个灵魂探索的过程中,萌发了思想的内涵和美学的品位。
文化,是一种认同。它使零散、疏离的各个小团体找到了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在文化认同中,人类认识彼此,加深感情,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在更深层的文化心理中,生命共同体意识由此萌芽,公民社会由此塑造,逐渐成形。
文化,是通向高尚的生活形式,是人类寻求幸福的形式之一。人类未来的发展,拥有的诉求、梦想和愿景,城市生活的美好、理想,这些心存着的渴望、更新的冲动,都需要通过文化的形式来寻求达到完善、完美。
文化应该是丰富多元的。人类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不断涌现的新的文化模式,在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心态中,共生共存,相互发展,世界也因此,文化风景丰富多彩,气象万千。
文化更是人类的心灵和大脑,它的思想有多么深厚,它的想像力有多么活泼、创意有多么灿烂奔放,它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企图心有多么旺盛,彻底决定人类的发展力量,和它的未来……
袁跃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袁跃兴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