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河南文物多,但是文物再多,也不能把一个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陵墓撂在麦地里无人问津呀。”这是一位考察巩义宋陵的大学生发出的感慨。对此,媒体进行了实地勘察,确实如此。(《郑州日报》4月25日)
同样是在河南,安阳曹操陵墓登场,从地方政府到考古学界到全国媒体,几乎是炒得热火朝天。一个李白故里,几座城市也争得不亦乐乎。如果说曹操墓还有存疑、还被许多人证伪,赵匡胤陵可是货真价实;相比李白的籍贯,巩义作为北宋皇家陵园也是板上钉钉、没有丝毫悬疑的历史事实。尴尬的是,真正的皇帝陵却无人问津,墓前陪葬的石人、石马、吉祥兽被周围高污染“小化工”所致的酸雨侵蚀,石雕表面脱落,残破不堪。
现代人的厚此薄彼,并非出于情感上的喜恶,而是基于现实功利的选择。比如曹操墓,虽然也没有出土有价值的文物,但是规制还在,给予现代人在墓穴上大兴土木的机会,当然也可以在此平台上,投资兴建建筑赝品,以陵墓的噱头借文化的名义,搞旅游、促经济。
历史文化被商业企图所绑架,这样的文化保护堪称现代版的叶公好龙。
赵匡胤陵墓之所以被人漠视,原因无外乎二:一是巩义宋陵较为集中,“七帝八陵”遍布巩义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物以稀为贵,宋皇陵太多了,就少了曹操陵“七十二疑冢”的历史悬疑。二是北宋皇陵命运多舛,在北宋一代即遭金兵盗掘。史书记载,1126年,金大将粘罕攻占巩义,私下里率兵盗掘北宋诸皇陵。如此遭遇,现在的巩义宋陵不仅墓穴规制不存,陪葬文物也湮灭于历史中。剩下的,也只有石制雕像而已,也难怪当地政府不管不问。
在我看来,北宋皇陵的遭遇不仅是历史的悲剧,更是现代人的悲哀。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维持其原生态不是弃之不问,而是不吝啬投资又必须倾心保护下的修旧如旧。而对于有争议的考古,则不宜简单认定而大兴土木,以造成历史的误导。
历史文化容不得功利主义的侵蚀,对于古人古物,现代人随意取舍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该停停了。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4月26日文/张敬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张敬伟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