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坚持就是一种价值
2010年04月14日 10:22 新京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文化谭·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中国文学,可能没有我们期待的那样好,但也没有大家说的那样糟。

不能不承认,有时候时间本身也能呈现出历史价值,只要你一直努力地从事一项工作。比如刚刚结束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评选,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由当初的热闹归于平静,而它的意义和价值也在慢慢地积淀和呈现,并形成自己的历史。

这是一种坚持的价值。其实,在文学可以一呼百应,作家成为明星的年代,评不评奖,并没有多大的意义,锦上添花而已。反而是在大家远离文学,或者说是文学写作被大量的喧嚣的文字淹没的时候,有些人在沙里淘金,提示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一些人在从事他们认为是严肃和有价值的工作,而且一坚持就是八年,其中的努力与意义,我觉得无论如何都更为值得尊敬。

十几年来,一种似是而非的声音很有影响力,那就是认为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在理论上去附会或批驳这样的观点,或洋洋洒洒或言之成理,也许会挑起评论者好斗的神经,也提供了他们犀利文笔得以驰骋的疆场———这也是评论者的饭碗。不过,对于作家来说,这样的讨论,并没有太大的意思,因为并非因了这样的论断,作家就不写作或写出来的都变成垃圾。这时候,有这么一个评选,就显得无比重要了。他们把他们认为这个年度中最优秀的作家作品,挑选出来,让大家进行判断。这总比大而无当的讨论来得更实在和及物些。

任何的评奖结果,总会充满争议,不同的文学趣味和价值,总会影响到具体的文学判断。比如年度杰出作家为什么是苏童而不是其他人等等,类似这样的质疑总是存在,也是评选结果出炉后大家乐意讨论的话题。事实上这种争议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权威的神话,就是认为评选本身代表着某种权威。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被认为是政府的权威,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秉持的是民间性,尽管这里的民间是一个含混的定义,但其中去权威化的意思应该是有的,而且民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立场,而是多元的表达。如果其民间性能得到贯彻的话,那么它就应该能够很坦然地面对争议,因为它坦然地宣布它只代表某一部分人对当下文学的一种判断。

慢慢地,评奖不再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而争议也能被坦然接受,这意味着文学正常生态的出现:不再浮躁和喧嚣,作家们做着有些寂寞但也有些意思的工作;另一些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评选出一些他们认为好的作品。仅此而已。当时间积累,慢慢地这些作家作品排列出一个长长的队伍的时候,那个时候,也许我们会发现,中国文学,可能没有我们期待的那样好,但也没有大家说的那样糟。又或许,这么多年下来,这个奖慢慢地在作家那里有了影响力,它的文学趣味和立场,也会逐渐扩散开来,然后,它们就构成了文学历史的一个部分。华文文学传媒大奖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也应该很感到欣慰的。

□老萨(北京 学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