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儿歌恶搞成风:“三年级的小妞没人陪”
2010年03月22日 08:17 人民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保证书、保证书,保证以后不读书”、“手心手背,狼心狗肺”……

3月21日,世界儿歌日。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孩子们的口中,少了阳光、单纯的美丽童谣,却不时蹦出这样一些带有恶搞、暴力色彩的“灰色儿歌”,令不少家长十分担忧。

“灰色儿歌”恶搞成风

日前记者在山东济南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发现他们对各种各样的“灰色儿歌”并不陌生,许多孩子都能随口哼几段。

记者发现,“灰色儿歌”大都改编自经典儿歌、古诗词或流行歌曲,充满恶搞成分。比如励志歌曲《真心英雄》被恶搞成:“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流行歌曲《牵挂你的人是我》被改编成:“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灰色儿歌”有的轻松诙谐,比如“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但也有一些充满了厌世、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比如“祝你一路顺风,半路掉坑,两腿一蹬,壮烈牺牲。”

“灰色儿歌”泛滥折射教育困境

“灰色儿歌”流行让不少家长感到担忧。山东菏泽的学生家长朱长文说:“小孩子唱儿歌的越来越少,唱流行歌曲和改编后的‘灰色儿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歌曲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灰色儿歌’流行,反映出‘绿色儿歌’缺乏。”长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利芳说:“我的孩子快3岁了,我也感觉现在选到满意的儿歌很难。一些新儿歌总觉得口感不是很好,说教味、知识性太强,缺少天真烂漫的感觉。”

山东省某民办幼儿园负责人马凤兰告诉记者,现在新创作的儿歌孩子不喜欢,学校只能自己创作一些幼儿歌曲,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创作数量、质量都不行。

对于“灰色儿歌”的大量出现,李利芳认为,不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灰色儿歌”是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值得成人反思。孩子用“灰色儿歌”的形式发泄一种不满情绪,这不完全是坏事。“不过,对于那些确实不健康的‘灰色儿歌’,要加以正确引导。”李利芳说。

呼唤童真味足的“绿色儿歌”

“净化社会风气、改善教育环境是抵御‘灰色儿歌’的根本之策。”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权朝鲁曾对“灰色儿歌”现象进行过专门调查。他认为,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音乐人、新闻媒体,都应该有意识地行动起来,创造、传播更多健康的“绿色儿歌”。

山东省曹县磐石办事处沙果园小学幼儿园园长王曼建议,应该加大对儿歌创作和儿歌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多创作一些高质量的新儿歌。

李利芳认为,创作“绿色儿歌”,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从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去创作儿歌,这样才能让他们逐渐远离不健康的“灰色儿歌”。

相关阅读:

“灰色儿歌”咋恶搞成风

“灰色儿歌”为何流行?优秀传统儿歌面临传承断层

“灰色儿歌”缘何大行其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赵仁伟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