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罗
“蚁族”这个概念已经被持续热炒了相当一段时间,社会开始关注那些群居在城市边缘陋室中的年轻人。面对他们的处境,唏嘘感慨者有之,热泪长流者有之。但在笔者看来,“蚁族”一词其实是个伪概念。
所谓“蚁族”,据说指的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毕业后因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相对较低而聚居在大都市的城乡结合部,因为弱势、群居的特点和蚂蚁相似而得名。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没有经济基础、没有社会资本,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处于起步阶段的他们生活拮据,创业艰难,这样的现象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的大多数青年人都是从这种状态起步的。不说父辈们年轻时住的多是小平房、集体宿舍,就是在今天发达国家,同样也不乏刚毕业的年轻人从服务生干起、租地下室栖身。尤其是在世界各个大都市,这一人群的存在基本上是个正常的社会现象,中国的情况并未显得更为突出。
一种正常、普遍的现象,一个长期存在的群体,忽一日被“定义”为“蚁族”,进而“定性”为中国第四大弱势群体,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这群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肯奋斗,他们中许多人不久就会有所成就,艰苦的创业期于他们只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经的、积累人生财富的阶段。他们如何就弱势了?是否在那些热衷于制造、炒作“蚁族”概念的专家学者眼中,没房子、没钱就弱势?
如果说今天中国社会中刚刚起步的奋斗中的年轻人有什么特殊之处的话,一是其数量的增长速度和规模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二是国人长期视大学生如“天之骄子”,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和生存压力加大,这种高速转型期的巨大落差是许多国家没有的。
说所谓“蚁族”的存在是正常社会现象,并非无视低收入大学生的存在及其背后的现实社会问题。但炒作概念、渲染悲情,无益于这些年轻人的个人发展,也无益于形成理性包容的社会心态,反而可能会造成不良的情绪引导和心理暗示。大肆热炒毕业大学生的生存困窘和“不幸”,很可能强化其心理上的被剥夺感、挫折感,甚至人为地激发愤怒、激化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当然,我们也应当警惕这一年轻的“起步人群”迅速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多做些实事,让年轻人早日摆脱生存焦虑。比如大学毕业生大量聚集在大城市,而大城市又拿不出那么多就业岗位,应当加大政策力度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城市和农村基层。比如大学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需要调整中高等教育中的学科设置、教学方式。更现实一点,针对年轻人的城市住房保障问题,有关部门能不能多建一些房屋廉价出租给这些刚进入社会的人,为他们提供最起码的生存发展空间。
我们更应警惕的是那些热衷于制造、炒作新概念的作法。自立、坚韧、执着,为理想而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其实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坚强得多。媒体和公众应该客观理性看待现实问题,而不应不负责任地炒作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放大问题。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