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的特色
2010年03月11日 18:30 光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木斋的新著《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以大文学史观的大视角,外证和内证相结合的新考辨方法,提出了《古诗十九首》并非两汉之作,而是建安曹植、甄氏等人的作品。

作者首先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新颖独到的方法,论证真正具有个人抒情性质的五言诗,开始于建安十六年之后,十九首以及《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等古诗,都是建安文学自觉的结果。两汉五言诗并不具备“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的意象诗写法,仅仅是“五字诗”。作者在此五言诗发生演变史的深入探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追究十九首等作者和写作背景的问题。认为古诗十九首之所以失去题目和作者,是因为曹植和甄氏之间的悲剧恋情,引起曹睿之怒,并在临终之前下令将曹植文集重新撰录,并销毁三台九府当时对曹植、甄氏进行弹劾的一切档案资料,从而造成了《古诗十九首》等大量诗作从曹植文集中流失。作者以诗论诗、以史证诗,揭示除了五言诗发展成熟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再现了遥远的汉魏时期,与诗歌创作息息相关的生活背景,甚至还解密了情爱中男女的心理状态、讨论到了人性的弱点和生命的意义,让汉魏文学的断代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都鲜活和生动了起来。

《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它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魏晋诗歌的发展,也直接为盛唐诗歌的巅峰起到铺垫作用。然而,由于《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篇是失去作者姓名的,因此,每当需要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和解读,便遭遇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缺席”的尴尬。先前文学史中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一直被确认为东汉无名氏,这个结论就如同一个徒有定义而没有推导过程的定理,无法圆通。木斋不但考索出十九首的诞生时代,还将五言诗的本质、五言诗题材的演变、汉魏诗歌语言史、汉魏思想史等等,一一进行重新梳理。作者在方法论上有明确的追求,他说:“若是有学者请我找出有关十九首最为主要的证据,我就会苦笑以对:因为,本书…采用的材料,没有哪一条是不重要的,是可有可无的,它们分别从历史、语言、文化、诗歌作品本身等诸多方面交叉联系。由此来看,所谓联系史,其含义应该是:既有某个源头独立的前后联系,又应有多个源头相互之间的在同一个时空之下的交叉联系,从而构成多源共生、多源分变、纵横交错,在某个历史的瞬间完成突变。”木斋没有屈从时下流行的文学史片段式的分工研究,而采用联系的、流变的、整体的研究视角,呕心沥血,层层思考,才能弥补了以往文学史因片段式的拼贴造成的断裂,为今后的文学史写作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

 (《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木斋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38.00元)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张昶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