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价值观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第一,连第二都不行。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父母和孩子关于学习的方面。在许多方面,在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中国人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让全世界一看就瞠目结舌,“哇,中国!”有的父母也会这样说:“哇,老张家的孩子!”可是,就算老张家的孩子考上清华,那又怎么了?清华北大的也不见得都是精英,很多精英也不见得就是清华北大的。
我个人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社会和家庭对于父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高。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你是不能做好父母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不可能产生太大的距离。即使有人考上了大学,而有人考上了技校,或者直接参加了工作,他们之间的差别也不会太大。但现在不同了,人和人之间差别太大了。比如我也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是作家,为什么80后的作家,一年就能挣几百万?他写了些什么呢?这种情况下,我会告诉自己,这样也很好,至少有一个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这个家庭改变了。我们会面临诸如此类的许多困惑,这个时候就需要文化。
文化就要解惑,这是它的一个基本功能。我觉得做父亲,尤其是平民阶层的父亲,要做到四个字:坚、仁、毅、忍。平民阶层的母亲,我希望做到另外四个字:智、趣、善、贤。
但我也亲耳听到过一对母女这样的对话:“你知道妈妈费了多大劲才搞到这套题!谁都不能给看!”“那我最好的朋友要借呢?”“高考的时候哪儿有什么朋友,都是你的对手!”……
看看我们的书,看看我们的电视剧,成天在那里斗,男人斗,女人斗,夫妻斗,婆媳斗,君臣斗,臣臣斗,总之是斗来斗去,我们还看得傻乎乎的,觉得好有意思。早几年的时候电视里放过一部美国片,《成长的烦恼》。你看那个家庭,母亲的智趣善贤,父亲的幽默,都体现出来了。
经济学家害怕经济出问题,政治学家害怕政治出问题,而我个人认为,如果出问题,很可能是在文化上。
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拜金主义的一个国家——即使有摄像机对着我,可能放到网上去传播,我还是要说——谈来谈去就是GDP,谈来谈去就是利益最大化,从来没人说到过要把利益“人性化”。但是,即使人家说你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那也只不过是一个“经济体”。一个令人尊重的强国,还有其他另外一些要素,那些要素我们还缺得很多。我们看上去表面上是富了,但弄不好还是一片散沙,因为没有多少普世的价值观能把我们凝聚起来。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此文节选自梁晓声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所作的《我们怎样做父母》演讲。)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闫文亮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