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的“中国虚火”
□李牧(专栏作者旅居加拿大)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在主单元中一下推出了两部中国影片,还把其中一部《团圆》的主演余男列为评委。一时间柏林电影节的中国元素占到角逐金熊影片总量的十分之一。
与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列为国际三大电影节的柏林电影节,主打中国元素,说明中国与世界距离日近,这个老资格的电影节,赶了回潮流。但参赛的两部中国片,一烂一冷,又说明这场中国电影文化秀,仍然是虚火,很隔膜。中国还远谈不上影响世界,更不必说输出价值观。柏林电影节选择知名度有限的《团圆》,以及国内影迷骂成一片的《三枪拍案惊奇》,体现出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失真度甚高。
《三枪》以普通影片要求,也就那么回事儿,电影院里多差多没味的作品没出现过?但以张艺谋这个人,配上一线红星拍出这片子,想不让人骂是欺人太甚。这样一部片子,居然弄到国际电影节上,实在佩服张艺谋的胆略。说张艺谋已经失去了基本的自我判断评析能力,估计没人会相信。张艺谋送去了一个经过压缩的“参赛版”,剪了二人转段子当然是因为洋人品不出东北话的味道,可这种“内外有别”说明的远不止文化差异。
《三枪》再烂,张艺谋本身的艺术功底没人会否定。《团圆》则足够让人惊叹其冷门,导演王全安和主演余男,普通观众一点点印象都没有,媒体报道又何尝有太多的资源可循?余男的钻饰被突出报道,是新闻点更是无奈。这个绝对怪不着旁人,王全安的《团圆》是新片,可他以前拍的片子一样没人记着。《团圆》亮相柏林,回避不了的仍然是终极命题:为什么欧洲人又一次热捧了在中国很冷的导演和影片?
正度60大寿的柏林电影节重视中国元素有二十年以上历史,公平说这确实是欧美电影人中对中国最真诚的一个群体。今年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科科斯里克,透过搜狐的采访镜头,手持春联向国内的中国广大影迷拜年问好,和中国习俗接轨得真诚而自然。
“中国虚火”的柏林电影节,虽然以艺术性著称,仍然属于潮流文化、娱乐商业范围。这样一个电影节对中国阅读的虚与实,也是无所谓的事情,再怎么说电影交流不是军事对话,不存在擦枪走火的可能。非得纠结在被世界重视与被世界误读之间,本身就很拧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李牧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