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插图/林军明
●今古围观
我妈是教师,我择业时也曾企图混进教师队伍,她掰着三个指头制止我:第一,你的一笔蟑螂体书法谁看着都恶心;第二,当老师的艰辛我最清楚,不要跳火坑;第三,知子莫若母,似你这等品行不端、不学无术的,不要教坏小孩子———最后这句后来陈冠希也说过。
在范美忠的事情里,法学家萧瀚先生说过一番话:“教师——这是少数几项属于圣职的职业之一,它对从业者不仅仅有专业技能的要求,还有一些特殊的人格要求。”然后他在括号里说“所以我不太喜欢自己从事这种职业,它对人的要求太高,会叫我活得不够轻松”。
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毛病。各种选秀上,神头鬼脸的评委被低三下四的选手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叫得颇为受用,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可是谁都不愿意当,也未必当得了。祖师爷孔子身为万世师表,也是常年从政不顺遂,退而求其次才从事教育,在他的志向来说是一种委屈。孔子之前,受教育、学诗礼是贵族的专利,儒者是以为豪门典礼司仪为生。有教无类,给自己开出一捆腊肉的价钱,也是孔子带有生气成分的幽默。这捆腊肉对历史的影响甚大,给后世铺垫了一条修齐治平的道路,间接产生了科举等核心制度。旧时蒙童进私塾,先要拜圣人牌位,这一个头确实直接磕到了千百年前的孔子那里。
教师的历史处境始终尴尬,“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的牢骚肯定是从业者有感而发。读书的正途是仕途经济,光宗耀祖,考场上不得志的,才去做幕友师爷、账房先生。诸般生涯里,开馆当教书匠的薪俸最为菲薄,心理的愤懑与先圣遥遥相对。直到今天,普通教师的待遇也不理想,远远没到被他人羡慕、被毕业生向往的程度。特别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师所得仅仅聊以维持生计。学生到了九月十号,就在作文里把恩师比作蜡烛、春蚕、果树(桃李满天下)等倒霉物件。新近针对代课教师的政策,确实让人不解和悲愤,从他们身上能省多少钱呢?
还有一路奇怪的师徒,是相声行业。头两个月,官司缠身的侯耀华抽空拜了常宝华为师,终于连自己带先前无照收的那些徒弟都算“有来历”的了———这个行业,拜师主要是确认身份,大家坐下来吃顿饭,然后去用嘴表演你的相声吧。当初,侯宝林无师自通,也履行过这个程序,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从业,对侯耀文已经属于管束不住,更不成想侯耀华在高龄也蹚入了这滩浑水。其实,凭着侯耀华那一身好手段,还能再教他点儿什么呢?这种光管吃顿饭的老师,才是应该及早清退的。□贾行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贾行家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