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力
有关“真假曹操墓”,近日在社会上引起诸多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1日在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安阳曹操墓的证据已经足够,如果是“业内人士”提出异议,就不能说外行话,应在考古学学科内讨论问题,要说业内的话,符合学术规范的话。(1月1 日新华网)
按照文物挖掘保护的有关规定,为了慎重起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完所有文物后,还前后三次邀请了全国著名考古学、历史学等权威专家召开论证会,对陵墓等级、墓主人身份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得出“西高穴东汉大墓就是曹操高陵”这样的结论,公布程序应当说没有问题。
此前安阳考古专家提出六大“铁证”,确认河南安阳一大墓被称是曹操高陵,但随后质疑之声频起,曹操陵为何没有出土墓志?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都是从盗墓者手中获得的吗?确认曹操高陵证据何在?一系列的追问令曹操墓的真伪一时真假难辨。
我觉得专家、网友质疑,并不过分,因为公众要的是曹操墓知情权,而且这种知情权是建立在公开透明、科学基础之上。所以,在确凿证据未出现之前,之前有关方面给出“没有到过考古现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由,拒绝回应,缺乏足够说服力,很难释解公众对曹操墓地真伪的疑惑,以致一些专家人士与坊间铺天盖地的猜测鹊起。另外,为何将曹操头盖骨扔在了墓门旁,对于墓地是否被报复性毁坏?这个谜团要随着研究的深入才能解开。
其实,人们关注“曹操墓事件”,体现了公众对这位“特定历史人物”的尊重。学者裴钰声称,开发曹操墓,每年至少能带来4.2亿元的经济效益。人们质疑不只是曹操墓本身,而是质疑曹操墓背后隐藏着商业旅游、经济价值和地方政府政治上的用意,可见社会、经济效应远远大于学术效应。毕竟此前有过编织谎言的“周老虎事件”等前车之鉴。所以,在证据链的不完整情况下,尤其是缺乏DNA数据比对等令人信服科学证据情况下,河南安阳有关部门,确认其是曹操墓,难免让人怀疑其背后隐藏商业利益而进行炒作。
更为有趣的是,先前由于曹操墓没有地面标识而在宋代后逐渐湮灭,成全了众多关于“七十二疑冢”、甚至“竟在七十二冢之外”的传说,也引发了安徽、河北、河南三地的各自寻找陵墓之旅。
近年来,各地围绕类似名人故里之争屡屡上演,在经济社会之下,一些地方为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其经济社会价值,以此拉动本地GDP,本无可厚非,但打着历史与文化名人旗号,一味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变味去挖掘历史文化,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学术的亵渎。事实表明,只有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古文化,才能让历史古迹焕发出时代生机。
北宋王安石《疑冢》诗云:“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陇亩,麒麟埋没几春秋。”时过境迁,魏武王千年后再成焦点。高陵被发掘确认,破解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我们相信,曹操高陵的发现,揭开了诸多历史疑云,激起新的三国研究热,必将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
跨越千年沧桑,掸去历史尘埃,追溯叱咤风云的三国曹操,这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一代政治家,文韬武略,统一了北方,改变了汉室奢靡的生活方式,因此对这位历史上罕有的政治家、军事奇才和诗人,窃以为,抢救性发掘固然好事,但对待曹操墓这一重大历史发现与文物保护,还是客观公正、小心求证为好。
揭开“曹操墓”疑冢之谜,需要理性、严谨、求实态度,这不仅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是彰显对历史的尊重。事实胜于雄辩,时间是有力的证明,随着曹操墓的挖掘和出土文物论证认知,笔者期待新的有价值的考古发现、DNA鉴定报告来佐证“曹操墓”真伪,那么关于曹操的众多猜测和未解之谜,或许从此逐一揭开。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刘力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