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从普通作家到部级官员只需一次选举?
这些部级、局级主席作家的升迁之神速,也远远超过政府机构的公务员。按照《国家公务员法》,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公务员考试的激烈角逐,侥幸获胜,级别是27级;而中国作协主席的级别是3-4级。专家指出,一个公务员做到省部长最快需35年,而在作协体制内,一个普通作家从自由职业者到正部级官员,只需通过一次选举。
结合中国作协发言人的阐释和近年媒体报道,我们可以看到,作协主席的当选资格很宽松。
一是,作品并非最优秀。正如陈崎嵘所说:“作协主席……未必是创作最有成就的作家,选作协主席不是搞文学奖。”
二是,人品无须很高尚。仅最近一年来广受大众质疑的文学事件,就有“主席抄袭”,“主席雇枪手”,“主席写鬼词”…… 凡此种种,印证了王蒙先生那句话:“作家不是道德楷模。”
三是,当选票数无需最高,可能很低,甚至最低。
门槛如此之低,符合资格的主席人选,自然数以千百计,而主席的位置,却只一个。因此,在这样的体制内,作家内部争斗也就无法避免。
湖南老作家余开伟今年8月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各级作协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和内耗,出国访问、评奖、出书、评级、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会引发利益冲突。每次作协领导班子换届,就是一场利益博弈。讨论理事代表名单就是权力和名头的再分配,成为拉帮结派的契机。”他因此在2003年宣布退出作协,“本想以退会来推进作协改革,但是现在来看,问题越加严重”。作家郑渊洁也说:“把作协作为一种官僚机构,是对文学的不尊重。”
其四、作家行政级别为何比音乐家高两级?建议中国作协并入文联。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作协体制,是仿效前苏联模式建立的。
前苏联作协,曾是世界上第一个把作家协会官方化的体制。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世界上最优惠的作家待遇,反而带来作协内部的权力欲望和政治野心。苏联解体前十年,每次作代会都造成巨大的文学冲突,文学争端频频发生。作协内的权威人物醉心于手握权力,把文学引入政治。1991年,由苏联作家起草的《告人民书》,成为8.19事件的导火索。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年的红旗缓缓落下,前苏联解体,世界为之震撼。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当年在反法西斯战场无坚不摧的大国,却失败在自己的作协体制上。苏联解体后,拥有1万名会员的苏联作协也随之解散。
前苏联解体后,中国作协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拥有行政级别的作家协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各行各业都进行了深刻变革,唯有中国作协体制,仍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旧有模式。
再从国内文学艺术门类看,中国作协与中国文联下属的其他国家级艺术协会,也存在着行政级别的不平衡——作家的行政级别比音乐家、书法家高两级。
中国文联,成立于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7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十三家发起单位之一。而中国作协从建立之初,就是中国文联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目前,中国作协仍与中国音协、中国书协等11个国家级艺术协会一样,是中国文联所属的团体会员之一,只是为了提高其级别待遇,加了一个括弧——(行政独立)。这就造成中国作协和中国书协、中国音协等诸多艺术协会的不平衡。在现在体制下,中国作协的行政级别,比音、曲、戏、书等国家级艺术协会高两个台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是正部级,而曾任中国书协主席的启功先生,尽管是大师级书法家,却从未享受过高官待遇。
近年以来,不少作家多次呼吁全面改革作协体制;今年3月,某网一项有4000多网友参加的调查,96%的投票者支持取消旧的作协体制。
作家阎延文建言,在对作协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之前,建议先把中国作协恢复到本位,重新成为中国文联的分支机构。
乘着全国大部制改革的东风,中国作协体制能否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充满期待。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