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模式化作文成为集体失语的工具
2009年11月17日 08:18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文本应是儿童记录观察、表达感情和心声最重要的途径,现在却有可能成为“人生第一次撒谎”的催化剂。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生‘母亲都是善良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写了一个虚拟的母亲。”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在一次主题报告会上这样说。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近些年才有的新现象。

“小学生写作文只能写好人好事吗?这个写捡钱包,那个写帮人推煤,哼,根本没有的事!老师却说:‘不管真不真,写得好就行了。’我觉得,写文章应当真实。稍有点儿假的,也行;可不能假得太狠了,都脱离实际了!一个班,20个人写捡钱包,还有的写捡小孩儿、逮小偷。最可笑的,有人还写他在公共汽车上逮小偷。我们这儿根本没有公共汽车,纯抄的!”

这段文字摘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1986年发表的报告文学《“邪门大队长”的冤屈》。说这话的人叫赵幼新,当时是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潢川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1班的学生。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疑问却没有过时。

在孙云晓看来,作文模式化、说话成人化都是儿童集体失语现象,“因为成年人不相信、不鼓励,孩子也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大脑,不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种现象只能带来虚假的思想、苍白的感情。”孙云晓说。

“10岁以前的儿童对大人是崇拜的,很容易模仿大人。儿童的文化是模仿文化,儿童的学习是观察性学习。但最可怕的是,成年人不尊重儿童的不成熟性。成年人把模式理解为作文的范式,以此来匡正孩子的表达。儿童在寻求表达方式的时候,成年人给了他一个模式化的传统,剥夺了儿童的表达自由,并不断强化这种模式。”

更可怕的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如果这种模式化的表达一再被鼓励被肯定,从而代替了独立的思考,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么这一代人将会是苍白的、虚伪的、没有想象力的。

这并非危言耸听。记者了解到,某高校一名外教让学生完成一篇英语作文,大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让他感到非常吃惊,“你们的母亲难道都是一样的吗?难道她们从来没有不负责过?母亲从来就没有自私过?”

孙云晓曾做过北京市小学生作文比赛评委,“孩子还是可以写得很有个性的。”他回忆说,有一年的题目叫《我的妈妈》。有个孩子写:我的妈妈像狮子,整天在家里吼叫……“这就是孩子的感受。其实这样有什么不好?他写出了一个焦躁不安、忧心忡忡的妈妈。但这样的作文不可能获奖。很多同学为了写坚强,写‘我的妈妈死了,生活使我不能不坚强’。结果这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语文老师,也在现场阅卷,正好看到儿子的作文。虽然试卷被封着,但她认得儿子的笔迹,做母亲的感到很悲哀。”孙云晓说。

“枉死”的不只母亲,还有老师。“那天,小王老师使尽了全身的力量和我们上最后一节课……可是小王老师只教了我们一个学期就患癌症死去了。我们是多么怀念他啊。”有网友总结出“小学作文必杀句”,为了“感人”,很多老师就这样患绝症死了。此外还有“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买东西的时候阿姨多找了2角钱,我低头看到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就退回去了。”“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的心里惭愧极了……”

这些模板式、表决心式的升华句,时至今日还会在小学生作文中频繁出现。

“哪个学生手里没有范文?范文就是集体失语的工具,这是典型的模式化表达。因为我们对于儿童想象力、独特个性的表达是不接受的。”孙云晓说。

在他看来,小学生作文“集体撒谎”的原因复杂,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和信息化的社会本来就容易让孩子过早成人化,而传统文化的惯性,比如要尊师敬长、不能写父母不好的事情等观念也会影响到孩子;政治化的倾向也让很多父母心有余悸,他们会要求孩子不要写社会阴暗面。除此之外,孙云晓认为,应试教育才是制造儿童集体失语最强大的体制力量。

据孙云晓观察,儿童集体失语最严重的阶段在小学,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写作文和开会发言。“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到五六年级达到高峰。考试成绩越来越重要,这种束缚越来越严重,儿童也就越来越失语。应试教育这种体制的力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严密的评价体系。怎么考就怎么教,我要这样的产品,你就必须按照程序生产,达到标准就是优,达不到就是次品。比如,作文占语文考试很大的分数,其中又会有几个得分点,结构、选材、表达、立意。”他说,“作文是孩子最不敢表达思想的一种写作,因为是最容易丢分的。”

然而,这一现象并没有被重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对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1370名学生做过调查,对创造倾向测验所包括的四个维度的平均分进行比较(由各维度总分除以题目数得到,平均分最高为3分),结果发现,学生们好奇心的分数最高,为2.39,而想象力的得分最低,为2.18。“集体失语让儿童失去独立思考,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下一代不可能有创造力。”孙云晓说。

但他也同时认为,这一现象并不会因为应试教育体制根深蒂固就无法改变。“我的做法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孙云晓的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写观察日记,第一篇叫《热带鱼生小鱼》:“金鱼都是甩子,而热带鱼生出来就是一个小球,‘噔’,弹起来就是一条鱼。”他女儿用自己的眼睛将这些记录下来。

“可以通过观察日记、读后感等非考试的方式让孩子去观察。其实生活的空间是很大的,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多次调查发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远远超过学校。”孙云晓说。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王晶晶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