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是一个俗气到家但绝对讨我这类草根喜欢的电影。偏爱《后天》的朋友不要错过,两部电影出自同一名导演罗兰·艾默里奇。《2012》从视觉冲击力来讲,不输给《后天》。但从主题上来看,显然不如宣言环保意识的《后天》。总体来说,这不是一部才华横溢、富有创意的片子,但制作态度还算认真,可以一看。
故事发生在今年,印度天体物理学家发现太阳黑子活动异常,发生新的反应,地球将毁于一旦。于是各国元首在美国黑人总统的领导下秘密决定修建几艘高科技的诺亚方舟,为人类留下希望。故事里除了那些高唱政治正确的左派科学家和拖后腿的右倾政客外,基本是关于一个小人物带领全家跋山涉水赶到喜马拉雅山麓登船的故事,换句话说,跟许多大片一样,骨子里还是一个闯关游戏,一个关于白人清教徒家庭价值观的闯关游戏。如果没有电脑设计支撑,该片基本上就是一堆垃圾:情节简单,人物生硬,价值先行、台词雷人、表现夸张。
说实话,电影结构一开始就清澈见底,情节走向毫无悬念,在最初几分钟我几乎睡过去了。但是当灾难开始陆续上演时,你才发现它的悬念被密密麻麻地编制在接踵而至的“最后一秒的营救”中,最后一秒穿越坍塌的立交桥,最后一秒在地裂的跑道上起飞,最后一秒登上飞往中国的飞机,最后一秒在喜马拉雅山迫降,最后一秒方舟的门被关上…所有这些最后一秒都是你事先预料到的, 但当这一切发生在令人震撼的世界末日那天, 那些陈词滥调就显得可以接受了。就像坐过山车,你知道车是安全的,但还是害怕。这个故事不揭秘,它需要的是体验,对过程的体验。洛杉矶高速公路成片垮掉,华盛顿纪念碑轰然倒下,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在上帝造亚当的手指之间裂开,大型油轮如火柴盒一样被巨浪掀翻,印度洋海啸高过喜马拉雅,珠穆朗玛成了汪洋大海里的小岛,所有的标志性建筑排山倒海地下陷,气势磅礴。911、印尼海啸、洛杉矶大地震的影子依稀可见,令人心惊肉跳。
有几个特别的镜头印象比较深刻:
1)当印度洋海啸越过喜马拉雅山峰向山顶寺庙扑来时,老和尚开始敲钟,神情自若,那种泰然有一种超越的美,涅槃寂静。
2)美国政界要人对着修建完善的方舟基地,赞叹道:“让中国人接这个工程选对了。”
3)那位在火山口边对着陨石雨坚持现场直播的电台DJ太帅了。70年代的嬉皮装束,80年代的流行音乐,90年代的工作热情加本世纪的宅男驴友生活,这是最令人羡慕的组合方式。
4)当灾难发生后,活下来的“上帝选民”以高龄政客居多,没看见几名工人、运动员、选秀美女和网络小说家。于是本人开始杞人忧天了。末日之后的重建需要干粗话的,人类的繁衍也需要美女帅哥啊。
5)雨过天晴后,人们打开方舟,万籁俱寂,阳光灿烂。只不过这一次没有衔着橄榄枝飞来的鸽子,而是电脑上测算出的好望角位置。随着喜马拉雅陷裂,地球的最高峰挪到了南非。人类又开始如他们的祖先一样,重新做非洲人。
6)电影末尾标注0001年1月,改年号从新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