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辉
作家王蒙日前在法兰克福文学馆举行的一场演讲中说:“不管对中国文学有多少指责,我只能说,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10月19日中新社)
作为文学的“铁杆粉丝”,笔者自然也希望中国文学繁荣昌盛,然而,就当下现状来说,笔者却无法像王蒙那样乐观。王蒙所依据的是两条滑稽可笑的非文学标准:其一是文学刊物或出版物的数量之多;其二是像胡适等以前曾被严厉批评过的作家如今成了“香饽饽”。遗憾的是,二者仅是对当下文学市场特征的描绘,可文学市场的繁荣并不等于文学本身的繁荣。
要得出“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的结论,不但必须与历史上所有时期的文学进行纵向比较,还必须与当下世界文学进行横向比较。而无论纵向还是横向比较,当下文学都乏善可陈。文学是人类构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及批判性地介入世界的努力之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定意义上,一切文学也都是当代文学。每一位作家,都是为了诠释他所生活的时代或社会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为了构建一个对他和他的时代有意义的世界。
中国当代———尤其是近年来———文学之所以不成器,恰在于大多数作家的作品缺乏批判性与反思性的维度,与现实与世界严重脱节。在此意义上,中国当代文学的衰落即表现在“意义的缺失”,或作家构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的能力的缺失。而其在“量”上的繁荣其实是一种替代性的、遮蔽世界之本真的“伪意义”的繁荣。而正是这种“文学的稗草”侵占和压缩了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学作品的生存空间,使得当下文学界异化成了一个众声喧哗却又万马齐喑的“文学的地狱”。
或许,王蒙并非不知道中国当代文学“死穴”之所在。只是作为中国当代作家中的一员,爱屋及乌,甚至敝帚自珍,不忍以任何负面的言词加之于其上。然而,作为一个有见识、有担当的作家,不顾事实且没有原则地对中国当下的文学予以如此之高的评价,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李辉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