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旧居何时成了“聚宝盆”?
2009年10月26日 09:49 解放网-解放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边厢,湖北安陆和四川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硝烟未尽;那边厢,现年54岁的作家莫言,旧居竟也将成民俗景点。

据报道,莫言50多年前出生的老宅子,虽只是一座平房院子,瓦已残缺,破陋得连玻璃窗也没有了,却一下子成了家乡政府眼中的“香饽饽”,正努力将“莫言旧居”打造成山东千里民俗旅游的景点。

上个月,莫言文学馆也刚刚揭幕。

其实,看看当地政府近年的发展规划,就不难理解。这个素以民间三绝即剪纸、扑灰年画和聂家庄泥塑著称于世的市,近年发展目标是从“艺术之乡”迈向“文化名市”。

打造“文化名市”,就得丰富文化旅游产业。这不,该市去年就初步制定了《高密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一条文化旅游线。该线起自郑公祠,向四方拓展。其中,北延伸段中,莫言旧居赫然在列。

不知从何时起,“GDP至上论”使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非理性开发成了见怪不怪,一场场争夺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文化名人的“资源争夺战”打得如火如荼,不仅有李白故里之争,还有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周年、梁祝起源地纠纷的闹剧,而在莫言文学馆建成之前,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和陈忠实文学馆都开门迎客多年了。

为正值壮年的作家建馆,显然不是为了纪念。是为了给这条文化旅游线加两片砖瓦,或者为“文化名市”的名号再添一点资本?最终的目的,无非是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这显然是一个理直气壮的事情:莫言从我们这里出来,他的创作素材来源于此。现在他出名了,我们修缮他的旧居,让更多的人来参观旅游,拉动家乡人气收入,还扩大老乡们的就业。对于莫言本人而言,也没有任何侵害,同样让他的名气更大,说不定他的书从此更加畅销呢!多赢的结果有什么不好?

也许,是没什么不好,却是不妥。暂且不论莫言对于中国文学有多么劳苦功高,为一个在世的作家建馆难免有人为神化作家之嫌。据了解,莫言文学馆主体部分由“文学成就”“成长道路”“文学王国”“故乡情绪”“文化交流”等展览板块组成。想想看,迫不及待地给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盖棺定论”,列举伟大文学成就——— 这不近乎于“生祠”?

再设想一下拉动旅游的效果。一群跟着旅行团的游客按照导游设定的线路,来到莫言旧居,刚停下,导游发话了:“此处停留分钟,大家抓紧时间拍照参观。”于是,游客们赶紧排着队留影,在馆内匆匆转了一圈,算是到此一游。有几个人能静下心细细品味?更能有几个游客会到此专程浏览呢?作家叶倾城还记得,多年前在淄博逛蒲松龄纪念馆的那个下午,整个馆里只她一人。倘若如此,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能有多大,恐怕实难乐观。

其实,为生者修旧居,建纪念馆,不过是地方政府开发文化资源的怪现象之一。联想近些年,有些地方为了抬高身份,搞出所谓“文化底蕴”,不惜地从故纸堆里或是民间传说中寻找给自己装点脸面的“历史文化贴金”,甚至搞出“金瓶梅遗址公园”、“西门庆故里”这样媚俗的东西,这样的历史文化怎不叫人汗颜。

好在莫言本人依然清醒,几年前就作打油诗一首:“故乡成立研究会,诚惶诚恐惭且愧,高悬鞭策自努力,永远知道我是谁。”近日他在文学馆揭幕仪式上作了一番“再努力、以报答”的表态后,事后称“很无奈”。 (周 楠)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周 楠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