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中国当代作家无人能摘诺奖
2009年10月09日 08:02 楚天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0月8日,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将揭晓,而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也将毫无悬念地再次让中国文学界波澜起伏。近年来,不但多位中国候选作家铩羽而归,还引来顾彬等汉学家的炮轰,所以,每当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在即,中国当代文坛就会众说纷纭,风声鹤唳。

谈起这个现象,南京大学博导、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彬彬冷眼有加。作为本报与湖北省作协主办、卓尔控股·汉口北批发第一城协办的中国首届“屈原文学论坛”的受邀嘉宾,他5日接受了本报专访,直言中国当代作家尚无人能摘取诺贝尔文学奖。

国人误读了顾彬

在世界背景下谈中国当代文学,顾彬是最合适的“切入口”。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界而言,这位德国汉学家无疑是个“冒犯者”,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言论近年来被广为传播,这个满头银发的老人也因此毁誉参半。但在与顾彬有过思想交锋的王彬彬看来,顾彬其实非常可爱,国人对他有所误读。“顾彬并没有说过‘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这句话,他只是说某些所谓‘美女作家’的作品是垃圾,他特意在南京大学为自己辩解过。顾彬对中国诗歌赞誉有加,认为部分诗人世界一流。”王彬彬笑称,顾彬自己就是个诗人,“他听说南京梅花山的墨梅开,非常兴奋,还说要以此为题写一首诗。”

顾彬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多有批评,包括“德国文学界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很庸俗”、“中国当代作家的语言运用不好”等言论,多少对志在全球的中国当代文学有所打击。王彬彬认为,作为外国学者,顾彬的偏颇和局限很明显,但有些言论确实命中要害:“除了海外华人,顾彬似乎是第一个说中国作家语言运用不好的外国学者,他这么说很需要胆量,也值得我们重视。”

“诺奖”更像一面镜子

顾彬引发的争议,根源在中国文学界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尽管不少中国作家表示并不在意这个奖项,但它仍像一块阴影笼罩在众人心头:贾平凹、余华、莫言、苏童……国内一个又一个作家声名大噪,为何至今无人将那1000万瑞典克朗收入囊中?

王彬彬认为,国人没有必要把诺贝尔文学奖极端化,它并非一无是处,但也不值得狂热追捧,它更像一面镜子,让中国当代文学看清自己。“我觉得,当下的中国作家中尚无人能获这个奖。”王彬彬毫不客气地说,中国当代文学除了数量什么都缺——好的语言、好的情调、好的思想,“中国的文学标准非常混淆,有些作家既想占‘纯文学’的名,又想发‘俗文学’的财,这种浮躁的氛围与国外的纯文学界有很大差距,不利于作家出好作品。”

文学过“小年”也不错

当群星闪耀、新潮涌动的时代过去,文学也回归寂静的状态。近年来,在文坛风生水起的,常常是某作家打起版权官司,或是某作家身陷抄袭丑闻,一部作品万众瞩目的景象,早已停留在读者的记忆中,佳作“歉收”的文学“小年”,近年来倒是常常出现在读者的视野里。

王彬彬对此倒不悲观。他认为,真实的“小年”比虚假的“大年”好。他指出,近年来影视剧作、网络文学和类型文学虽然盖过了纯文学的风头,但对纯文学而言,“小年”是危机也是生机,“红火的通俗文学,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难免粗糙,纯文学应该从这两方面用力,闯开新的境界。”

点评

王彬彬纵谈文坛新旧事

在文学评论界,王彬彬的尖锐是有名的,他曾在《文坛三户——当代三大文学论争辨析》这本“关于评论的评论集”中,直指金庸、王朔、余秋雨是“帮忙与帮闲的三重唱”,招来三位作家的书迷反攻,但王彬彬对此毫不在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他也谈起近年来文坛一些现象,点评中不乏犀利。

事件:贾平凹的《废都》开禁

王彬彬:无论对这本书评价如何,当年禁掉它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只要不产生公害就不应将其封杀,这才是文明的体现。

事件:金庸受聘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王彬彬:这根本不算个事,有些作家连什么是文学恐怕都不懂吧?金庸受聘当然很正常了。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