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等学者话中秋:中秋节怎成烤肉节
2009年10月04日 10:42 四川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编者按:中秋节为何变成“烤肉节”?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在21世纪的台湾,中秋节几乎成了全民烤肉节。如今我们又应该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对中秋节进行创新……

中秋:传统节日现代追忆

仲秋时节话中秋,对大学园里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亲近民俗与传统的好时机。

中秋佳节,承载着一段段古老的神话。从“偷灵药”的嫦娥,月宫里的玉兔,再到被罚砍伐桂树的吴刚……中秋是一个富有浪漫精神的节日。

中秋月明,曾引发文人骚客作下千古名篇。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是祈求合家团圆时刻,千里婵娟,成为后世绝唱。

悠久的中秋传统文化,却也在全球化的新时代下备受考量。当天文知识消解了月宫神话,当月饼不再是一种稀有的美食,当中秋佳节在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狂飙的浪潮下显得些许淡漠时,如何继承并创新传统节日,便成为这个中秋之际的一大话题。

在由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最近举行的“2009传统节日与中华文化传承系列活动”上,来自大陆地区和港澳台的名家在热议中秋传统文化之时也大声呼吁:继承传统,并赋予中华传统节日以新生之道,有待青年一代学子的全情参与。

学者高柏园:中秋不吃月饼吃烤肉

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可以说出一个故事来。但问题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些故事要如何说下去,其趣味也在于此。

中秋“烤肉”意在分享关怀

在21世纪的台湾,中秋节几乎成了全民烤肉节。除了吃月饼以外,市井小民招呼亲朋好友,或在院内、或在巷弄之间,或在公园,甚至在饭店,都要一享炙肉之快。此时,只见烟雾弥漫,万里飘香,外客路过,也往往受邀同乐,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 中秋节怎么变成“烤肉节”了呢?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想来觉得不可思议,而我们给它的文化解释是这样的:台湾北部地区比较都市化,人们多数住在公寓里,邻里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聚会场所。而烤肉就不同了,大家一起人我共欢,烤肉的和吃烤肉的都很有趣味。在前面烤肉的人尽力把肉烤得好吃,然后无条件给后面的人吃;在后面的人也不用见外,大方地吃,好好地享受,然后赞美一番。半个小时以后再主客易位,这就是一种互相对应与交流。然而在平时,我们是不容易做到这种互动和交流的。

从台湾的中秋烤肉文化中不难看出,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会轻易消亡,只是它在不断转化之中。如今,我们的物质太丰富了,我们渴望的已经不是那份食物而已,而是渴望通过食物来分享彼此的心情、彼此的关怀以及彼此的想念跟思念。

相关阅读:

度过中秋——为了忘却的纪念?

游子异乡的月亮:中秋不一定是团圆的日子(调查)

今晚中秋月二十年来最亮

中秋节的起源、传说与民俗(组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