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讥讽拷贝文化的《盗版猫》仍是拷贝
2009年09月26日 12:40 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者:叶匡政

电影《盗版猫》刚公映,“盗版文化”便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

导演高艺鑫借《盗版猫》中的一句台词,表达的仍是对当下文化形态的看法:“在这个年代,关键是拷贝谁,怎样拷贝,拷贝得怎么样。”果然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我们都能从西方文化中找到它的来源。主角孙楠满头短辫,是黑人嘻哈歌手的中国拷贝;歌手景岗山和周晓鸥饰演的杀手,是电影《黑衣人》和《低俗小说》的混合拷贝;至于恶搞、戏仿经典电影中的桥段,更是成为电影的一个主要构成元素。所有的想象都有一个我们熟悉的源头。

我想,用“拷贝文化”来命名这种文化现象可能更为合适,它指当代文化精神与样式,总是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的模仿与复制,这个概念要比“盗版”或“ 山寨”显得平和。当中国文化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时,别人漫长的摸索过程,到我们这里便会成为快速的模仿与拷贝过程。陈丹青对此概括得一针见血,因为我们分享的是已成经典的“现成观念”,从科学到与文化都是这样,所以他追问道:“这100年,什么东西是我们原创的?”

我们发现今天的社会形态与1970年代盛行黑色幽默的美国也很相似,都有一个变化迅速、让人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这部电影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反英雄”的,精神趋于分裂,言行或滑稽荒诞,或不可理喻,嘲讽的是社会与个人的精神危机。电影打破了叙事常规,把现实和想象、当下和回忆、严肃与恶搞混合在一起。它们在恶搞中透着严肃,在幽默中带着痛苦,隐含着对社会价值的评判。

有意思的是,虽然这部电影嘲讽的是“拷贝文化”,但它的创作手法仍然是拷贝来的,这就是当代艺术常常要面临的悖论。不过因片中有大量事件,影射了当下娱乐圈的潜规则,使它有了一些本土性。“拷贝文化”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一个深刻的文化与社会学现象。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拷贝文化”对理解中国当代文化是一个异常严肃的课题,绝非只是知识产权那么简单,它意味着要对未来的思想与精神法则有一种更为深入、更整体的思考。60年,也到了清晰认知的时刻了。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叶匡政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