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成英语为“China”。近日,北京的史学研究者贾元良先生却提出,“中国”应当按汉语拼音直译成“Zhongguo”。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一片争议声。
准确表述“中国”含义
贾元良在博客中写道:在古代,“中国”一词从没有作为正式国名出现,真正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简称始于辛亥革命后。然而,英译的“China”不能够正确、完整、全面地表述“中国”的本意。贾元良提出,汉语是中国的共同语言,《汉语拼音方案》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标准,也作为国际上的中译标准,因此,建议将“中国”的英译名改为汉语拼音“Zhongguo”,从而更好地从历史、地理、民族、行政的角度表述中国的含义。
拼音具有法理依据
贾元良的这一动议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争议。支持者纷纷表示,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这就是将“中国”译成“Zhongguo”的法理依据。而且,支持者们还举例说,2001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宣布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时,准确地按汉语拼音读出了“Beijing”,而非从前的“Peking”。同样,北京奥组委也将吉祥物福娃的英文名称从“Friendlies”改成了汉语拼音“Fuwa”。
约定俗成理应沿用
然而,学界对此大多表示并不苟同。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教授说,“China”在国际上早已约定俗成,正如二战后联合国最早的一些国际翻译也并非十分恰当,但却沿用至今,因为对固有译法的改动,不仅程序复杂且成本极大。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剑雄则认为,更改“China”意义不大。第一,“China”只是个中性词,并且“China”在古代就被当时的政府所认可,因为它超越了朝代,代表了整个“中国”;第二,既然已经沿用了那么多年,如果现在再去更名可能会引起国际上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不符合我国和平崛起的原则;第三,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是否强大,不是由名称决定的,而是由实力所决定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王蔚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