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世之后,非议之声就没有停止过。但是,直到笔者看了我国30多位著名文字学家聚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集体对《通用汉字规范表》科学性表示质疑并呼吁叫停的消息,始觉问题的严重程度。严重在哪里呢?文字学家反对专家——应该也是沾文字学边儿的人吧,有“内讧”的意味。也就是说,民间议论可能仅限于发发牢骚,专业人士打的则是“七寸”。
一项历时8年、3000多专家参与的“工程”,国家投入如此之大的人力物力,伴随的肯定还有不菲的财力,难道就是为了引起争端、制造新的混乱吗?“著名文字学家”姓甚名谁,我们从消息中都看到了;现在很想知道“专家”的构成,何妨一一公布出来,让大家见识一下?无他,时下的南郭专家太多,一来大家可能都有当一回孙悟空的瘾,运用利大于弊的“人肉”玩儿鉴别;二来把人们已经娴熟运用的44个常用汉字“动刀整形”,实在不可思议,当真应了古人所说的“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今人胜古人,概括更简洁并一针见血:折腾。诚然,如有的专家所说,汉字采用语素文字,字的数量大,很容易引起分歧,非常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规范”,以确保书面语言交流顺畅。然而,如此功在千秋的事情为什么偏偏人们普遍领会不到,却觉得会滑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呢?
如今公布一项涉及公众的研究成果,大抵都不被买账,这个问题应该值得重视。面对国字号社科院公布的2007年我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有幸跻身其中的人却一脸茫然:“我也算是白领,说出去怕朋友笑。”今年7月份的CPI数据,与人们的感受更完全南辕北辙。央视《百家讲坛》上的学者每每放出高论,也每每被舆论嗤之以鼻。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给人的感觉就是:本来很严肃的事情,却那么充满随意性,成了给生活添加佐料的“噱头”。我们的社科研究为什么一味只是埋头苦干,全然不理睬活生生的现实或者与现实脱节至此?真需要方家来释疑了。
所幸,《通用规范汉字表》还只是征求意见,尽管只给了不到20天的时间,“未免不够诚恳和慷慨”,但毕竟还是给了;现在看来,时间长短倒在其次,关键是对待批评的态度,认真吸纳还是充耳不闻。惟愿《字表》能够虚心听取不太中耳的声音,而不要“偏持独见,一意孤行”。
作者:潮白
相关阅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潮白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