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这个时代已不需要《废都》
2009年08月11日 16:44 深圳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废都》16年后解禁,重出江湖,《废都》的利益相关方都想借禁书的噱头再次创造一个商业奇迹。但是,坊间的唾沫已如洪水再度涌来,其尴尬之状不但溢于言表,而且也赤裸裸地表现在市场之中。据媒体报道,《废都》的销售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虽道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前度刘郎今又来”,16年后《废都》一字未添,贾平凹先生的勇气和潇洒依旧可嘉。不过,可叹的是贾郎却两次踏错了时代的洪流。当年,《废都》所挑战的性禁忌固然已经土崩瓦解,然而,16年后的《废都》却无疑已经从精神到生活都远离了这个时代。

如今之人心不古、世风浮薄,是《废都》的描写所无法企及的。现在的新闻已经百倍“精彩”于小说,现实对人们想像力边界的冲击,也远远超过了作家的虚构。所以,《废都》的最大卖点,反而被当下活生生的现实挤兑得有些苍白。如果硬说《废都》是一部20年前的预言,那恐怕也救不了市。毕竟,人们只会为20年后的预言买单,而不会在意以前的说法。

回望20年来的当代中国文学,如《废都》这样能够照进知识分子精神现实的作品其实并不多见。《废都》之所以能够在当时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并不只是“□□□”的功劳,贾平凹还是非常准确地传达出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信仰坍塌之后的幻灭与空虚,真实地记录了知识分子在形而上世界的溃败,以及转向形而下世界的放纵。《废都》未尝不是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精神世界的崩溃所立的一座墓碑,只是因为性禁忌,《废都》的这些价值被淹没在一片道德的口水之中。

然而,《废都》并没有开出药方,在之后的16年中,贾平凹虽又写作了《秦腔》,为崩溃的乡土社会立了一座无字碑,但是,他仍然没有开出药方。贾平凹立的是无字碑,这其实是放弃了言说的权利,这既可以理解为不想说,亦可理解为基于思想未明的失语。其实,《废都》的幻灭感,所产生的前提正是对未来缺乏明晰的判断。《废都》固然有其文学史上的一定价值,但是,其出现的本身就代表了作家群体以及文学从上世纪80年代意识形态的中心滑向社会边缘的轨迹,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文学不能拯救社会,作家们也开不出济世救民的药方。《废都》的幻灭照见的是知识分子的古典情怀与现实能力之间的失衡,是一种从主流到边缘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纵观上个世纪90年代的社会思潮,整体上是信仰坍塌、价值颠覆,因此,《废都》的幻灭感颇能唤起整个社会的共鸣。不过,16年后,满是幻灭感的《废都》解禁了,而现实的主题却又变成了荒诞。社会性的荒诞之所以不同于社会性的幻灭,正在于不是集体的迷茫,而是一小撮人的无知。而在各种主义天天充斥于报端、网络跟帖等各个社会角落之时,在这个开始依靠人肉搜索匡扶正义之时,仍然没有药方的贾平凹先生已经落伍了。

16年前,《废都》踩对了社会的鼓点,却没有踩准政策的红线,实为不幸。而现在,《废都》的利益相关方踩准了政策的红线,却罔顾现实的节奏,则就不是遗憾的问题了。而各方为了多进个三五斗而采取的大肆宣传,立刻就变成了这个时代荒诞剧的一部分。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废都》了,禁书的噱头再大,过时的商品恐怕也难以畅销。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于德清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