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独家|李铁:户口农转非,土地去哪了?

凤凰独家|李铁:户口农转非,土地去哪了?

自动播放

城镇化,这个词存在已久,很多人将它视为“中国经济的未来”;但还有持相反观点的人,认为城镇化的好处没怎么看到,但却是抬高房价的重要原因。李铁指出,我国城镇化虽然经历过很多曲折,但还不到三十年,就已经带动五亿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然而,目前最应考虑的问题是,真正把城市中后进的农村人口变成城市的一份子,基于现实、稳步推进,让每个人可以自由迁徙、安居乐业,才能带动城市良性发展。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应邀走进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讲述我国城镇化急需解决的问题。

“城镇化”曾是我国禁区

90年代之前,因为户口的限制,城镇化是个禁区,没人敢谈怎样打破城乡关系的界限,大家只能聊怎样做到城乡协调发展,以便更好促进城乡的农产品流通。

80年代,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解决了我们农业农民劳动力潜力释放的问题,农产品供给发生了逆转。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人提出在推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推进小城镇发展,形成农村工业和非农就业的重要载体。终于,1992年由杜润生和于光远主持,一些部门和一些著名的学者,在新华社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主题就是小城镇的发展。这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第一步。

李铁做客《舍得智慧讲堂》

国家体改委强调体制改革,一心要坚持搞下去,李铁转述时任体改委副主任马凯的话说,“如果农民不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农民收入也不可能提高,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因此当时的搞城镇改革试点,第一要义是农村在乡镇企业基础上发展,推进城镇化。第二要义是以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小城镇和农村有天然的联系,是突破城乡制度,也就是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重要突破口。

城镇化增长率符合预期

尽管我国城镇化才开展了不到30年,很多人却认为城镇化增长率过低,开始质疑城镇化发展是否真能达到预期的美好结果。

李铁却提出新的观点,曾经我国统计城乡人口,只有两个标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但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民工的归属逐渐成谜。如果将这些人统一归入城镇人口,那么我国城镇化率能提高五六个百分点。也就意味着中国进入城镇化的高速增长期,城镇人口的比重会大幅度增加。

实际上,在城镇化高速增长的30年,我国有将近5亿人口进入城市,每年有1600万到2000万人口进入城市,我们一直在稳步推进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却没有引起任何社会波动,这才是最值得庆贺的。和西方发达国家做简单的比较,明显是不适宜的。速度并不是我们目前应关注的重点,如何真正把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变成城市的一份子,才是重中之重。

作为改革政策的实际推动者,李铁希望尽快解决户籍制度问题,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改革,它涉及到已经固化的城乡利益矛盾和区域矛盾。要实现公共服务面向在此居住的所有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都是长期目标,需要逐步解决。

城镇化不能一蹴而就

虽说目前在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化,但不得不说一些城市还存在狭隘观念,重视本地利益,排斥外来人口。实际上,外来人口给城市做了很多贡献,也有稳定就业,整个城市都离不开他们。只要外来人员有什么波动,城市生活立刻受到影响,城市虽然很现代化,可是生活的便利现代化,还没有实现。

公共服务质量不够,要实现“生活现代化”还有待时日。而要做到这点,需要一个兼顾多方利益群体的好政策,稳定外来务工人口,限制“偏向本地利益”的观念。

李铁做客《舍得智慧讲堂》

除了想城市化的农村人口,我国中西部地区还有大批农民不愿进城。一是因为进城落户买房成本。二是因为教育成本,这一点正在逐步解决,三是土地宅基地等不动产交易限制,来自土地的束缚有时才是最牢固的。

虽然困难重重,但李铁指出,我们要意识到,我国人口多,国土面积广,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这是个长期过程,没法一蹴而就。应基于现实、稳步推进,才能带来城市的稳定发展。汇聚当代名家思想精髓,分享个体在大时代中舍与得的中国智慧,敬请关注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聆听李铁讲述我国城镇化应何去何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