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低调的知识分子,却言辞犀利,不断为农民的处境大声疾呼,“中国农民的代言人”是他的外号。他研究了一辈子的三农问题,有令人惊讶和钦佩的理论与实验基础,“温三农”是对他的认可。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应邀走进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和我们聊一聊三农问题。
对我影响深远的两位恩师
温铁军曾说过,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个人,一位是他的博士生导师杜润生先生,另外一位是吴敬琏先生。杜润生先生能比他更深更远的看三农问题,理解三农,当他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杜润生先生能够一听就明白,他对温铁军的指点是无处不在的。而吴敬琏先生,温铁军与他有过几次非常重要的谈话,吴老爷子对他有重要的点醒意义,往往他的一句话能让温铁军琢磨许久。这样的老前辈,他遇到过多位,他们有历史经验,有着政治敏感,他们的指点让他有了今天的进步。只有在达到一定的认识水平之后,去跟他们交流,才能感觉到上一代知识分子,他们内心深处的很多东西,是不能靠粗俗的语言来表达的。
两代人对乡村研究的异同
温铁军回忆,在刚刚组建实验区办公室的时候,实验区办公室的主任提过, 同样是乡村建设的实验,前辈在世纪之初就开始做,而他们是世纪之末开始做,两代人到底干的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经验、教训,为什么100年来两代人会做同样的事。
温铁军做客《舍得智慧讲堂》
对此温铁军有很大的启发,在搞新乡村建设实验的时候,把所形成的粗浅认识开始去做有关的比较研究。上一代实验起于1894年,清末的工业化失败,中国遭遇国耻之日,当时最早的社会企业家张謇返乡南通,发展农业形成规模垦殖,带动农民成立农会,让农民形成农民的收益,这是典型的南通经验。而21世纪人们才开始强调的在地化、社会企业等事情,在中国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形成并且延续过30年,经验宝贵。接着是在重庆北碚搞起北碚政治的卢作孚,他同样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业,从过去川江的小小的一条船的航运,一直打到中国东南近海,最后打通整个长江流域,成为最大的长江航运的公司,更为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种在地化的社会建设,非常有效。
都在搞乡村复兴,不同在哪?不同在过去战乱,土地私有化,而现今安定团结,土地不再是地主所有,条件比过去要好。各自的条件不同,各自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希望通过乡村建设实验区,能够帮助农民形成满足他们自主发展的组织和制度。新时代的乡村建设,充分发动城乡群众,推进城乡融合,只要真的向善了,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晏阳初乡建学院的实践与反思
2003年,温铁军在河北定县翟城村创办晏阳初乡建学院,2007年关闭,存活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翟城村是最早推进村民自治的第一村,非常具有代表性,温铁军当时强调对农民免费培训,做起来之后难免鱼龙混杂,但温铁军欣慰的是,搞了三年,已经在40亩地上彻底恢复了有机生产,变成生态化的景观,完全形成了一套六位一体的立体循环农业。实现了不产生任何建筑垃圾、任何废料,所有都是可回收的生态建筑。温铁军遗憾的是,六位一体的立体循环农业如果能够被借鉴的话,何至于有后来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大量发生。知耻而后勇,搞实验就是不断地试错,他更多的愿意承认做错的东西,承认不成功的东西,认真的把它提炼出来,才有真正进步的基础,避免下一次失败,这是个辩证的思考。
温铁军做客《舍得智慧讲堂》
教育是否改变山区的孩子的命运
温铁军认为,人的出身无法选择,如果生在偏远地区的农村,能靠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要考虑现行的教育制度等等。一般情况下,教育本来是帮助下层社会的人上升的通道。但现在的教育却是一个不只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所谓知识教育,而且是阻断下层社会上升的教育,因此可以对比一下,在乡村建设的活动中,大量组织一般高校或者乃至于没有上过高校的农村青年,来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工作中,他们都会有很强的自信,有很强的能力,他们都在发挥着作用。所以,他不认可只有上大学才是奋斗成功,现在的教育制度亟待改革,如果不拿这些制度改革入手,去改变现在一些社会现象,空谈是没有意义的。
从对三农问题穷尽一生的深度研究,到创办乡建学院的不断实验,温铁军始终在用严谨的态度和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做学问,在录制的现场有一位意大利学生远道而来,特意向他请教,温铁军在回答他的问题时,耐心而热忱,纷繁而求索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样的专注令人心生敬佩。汇聚当代名家思想精髓,分享个体在大时代中舍与得的中国智慧,敬请关注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聆听温铁军讲述他的三农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