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师范大学王雪珂:这是一场用真心交换真心的旅行


来源:凤凰网文化

这八天以“笔墨纸砚”为主题,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现状,而大家的友谊是这个紧张又疲劳的旅途上的调和剂,今天终于体会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三生有幸才能在最美的年华遇到这群可爱的人。

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旺旺媒体中时集团以及佛光山文化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正在大陆举行,2018年7月28日至8月4日,大陆、台湾的40名大学生营员从杭州出发,前往湖州、宣城、黄山等地,感受笔墨纸砚所承载的中华书写文化。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营员王雪珂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自己一路以来的感受和思考。

2018年7月29日,今天下午在参观西泠印社时特别吸引我的是在里屋将印泥装进盒子里并包装起来的老师傅。这件工作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首先是要将做好的印泥从器皿中放到天平上称重,然后将称重好的印泥放到盒子里,要使印泥保持圆球状,不让盒子歪斜,接着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将印泥平整的填充在盒子之内。最后要拿包装盒,贴防伪标志,放说明书,搅拌棒,商标,最后将印泥包裹好保鲜膜放进盒子里。

老师傅的工作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因为这些工作明明是机器就可以做的工作,甚至是印泥的制作与包装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制作,但是在西泠印社的老师傅从艾草的处理,到朱砂的研磨,再到成品的包装全部都手工制作。这种做法在追求快节奏的今天看起来特别“傻”,自从工业革命开始,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作坊,这叫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意味着将人类从劳动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之一就是效率。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用量的提高意味着利润的增加,为了追求利润,“快”成为时代的节奏,所以我们变得不知道为什么要“快”但为了跟上社会的步伐必须要“快”,所以“快”成为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好多人都忘了问一句: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快的生活?其实工业革命将人们从手工业生产的牢笼里解脱出来又将人类带入到一个新的牢笼中,这个牢笼便是“机器”。

2018年7月30日,今天在湖笔制造厂,我们参观了制造毛笔的流程,并且亲手制作了专属的毛笔。在参观梳毛过程的时候,引起了我的注意,讲解员说这道工序需要工人与机器的良好配合,机器是为了提高效率,手工是为了保证质量,在这道工序中我看到了人与机器和谐相处,其实我有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两天参观的制笔,制砚的工厂大多是手工制做而不是大机器工厂?是因为制作的特殊工艺所以没有实现机械化吗?所以这些百年老字号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坚守了这些老工艺,达到机器与人工的和谐吗?这些工厂会像《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讲述的商人为了追求利益所以无限追求效益最终实现全自动化吗?这些老字号之所以没有实现完全自动化是因为现有技术未发展成熟还是因为有所坚守呢?

2018年7月31日,今天参观宣纸制造园区时有幸请导游姐姐解答我的疑惑,导游姐姐告诉我说我们参观的两家宣纸制作工厂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家工厂采用纯手工制作,成本高,质量好,所以制作出的宣纸一般用于收藏。第二家工厂制作出的宣纸采用机器和手工相结合,产量高,但是质量不如第一家好,同时,宣纸的制作始终不能实现全自动化,因为古老的宣纸制作工艺是从老师傅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这种工艺是很难用机器操作的,所以机器只能做出用来写字作画的画纸,而不能生产出宣纸。

所以就是说,目前古老宣纸传承的工艺面对的人群是收藏宣纸或者是书法,画画的大师,但是面向的人群毕竟是少数的,所以今天第一次感受到了这次文化营的主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桃花潭

2018年8月1日,昨天想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还记得在曹大三祭祀仪式上,朱老师说了曹大三对传统宣纸术的创新才使宣纸术传播下来。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与当代社会对话,而这个对话的途径就是创新。如何创新呢?就比如说我们在参观宣纸厂的时候宣纸里面会加一下叶子和花朵,这样宣纸就更加的漂亮。这些都是宣纸创新的成功案例。

就这个问题再和艾泽文交谈的过程中我得出两点结论,传统的笔墨纸砚要想与当代对话,首先是要提高文化自觉性,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将传统文化作用在内,这是核心。外表是当代的表达方式,用当代的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加以包装才能完成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今天真的是lucky day 自己一个人去桃花源的时候碰到景区管理人员,一路上他给我介绍了桃花潭的各种景点。回来的路上无意中闯入一个村落,碰到一个老爷爷在水边洗衣服的超美的画面。感谢今天的所有偶遇!依旧感谢今天的小伙伴,感谢老师,感谢这么美好的一天!

2018年8月2日,今天听王祖伟老师讲解砚台。老师说砚台是融合了文学,艺术学,哲学等六门学科的工艺品,就哲学而言,砚台的哲学性主要体现在美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美的体现。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两天参观的所有砚台风格全是中国文化,以龙,竹,海,古琴,老子入像很少出现西方的意向,比如说宗教,建筑等等。

其实工匠所打造出来的作品与工匠本身的文化涵养甚至精神气度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倘若工匠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在价值观就不甚了解,其所制造的工艺品也未必会展现其独特气质。通过听王老师的讲解与交谈,其实可以发现王老师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对砚台的雕刻始终保持一种诚敬的态度,这种态度正是儒家所倡导的君子应“正心诚意”。

2018年8月4日,这是一场用真心交换真心的旅行。坐在回北京的高铁上编辑这条信息是眼泪不自觉的就要出来,我明白人生中有很多分离,八天的旅途太匆匆,还有好多话想说,还有好多事要一起做。开营仪式还历历在目,结营仪式就已经开始,当“我们哭了,我们笑了”的歌声想起就控制不住自己要哭了出来。

这八天以“笔墨纸砚”为主题,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现状,而大家的友谊是这个紧张又疲劳的旅途上的调和剂,今天终于体会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三生有幸才能在最美的年华遇到这群可爱的人。同时也特别感谢各位老师辛苦的付出,照顾我们!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