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夜宿桃花潭:李白与王伦的情谊,正如眼前的两岸学子


来源:凤凰网文化

7月31日,体验营一行结束泾县宣纸之旅后,入住桃花潭畔一酒家,并在桃花潭风景区赏景。桃花潭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境内,因唐代诗人李白于此地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动人诗篇而闻名。

营员们自拍合影

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旺旺媒体中时集团以及佛光山文化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正在大陆举行,2018年7月28日至8月4日,大陆、台湾的40名大学生营员从杭州出发,前往湖州、宣城、黄山等地,感受笔墨纸砚所承载的中华书写文化。

7月31日,体验营一行结束泾县宣纸之旅后,入住桃花潭畔一酒家,并在桃花潭风景区赏景。桃花潭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境内,因唐代诗人李白于此地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动人诗篇而闻名,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以下为营员们在桃花潭记录下的文字和图片。

桃花潭风景区(一)

我们入住桃花潭风景区,由于地处偏僻,感觉就象是世外桃源。桃花潭的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晨时夜幕,皆是佳景。当年李白在此与汪伦结下莫逆之交,而我也有幸在此结识患难真情的朋友。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行人起了大早只为一睹日出风采,虽然疲惫,但内心却十分雀跃。(文:世新大学李佳育)

桃花潭风景区(二)

旭阳初升,青弋江上云烟缭绕,在江畔与朋友漫步前往桃花潭,宛若身处天上、逍遥仙境之感。沿途青竹绿树遍布,两旁青砖黛瓦的徽式屋房高高低低建着,登上了阁楼,一湖桃花潭水随着江流的趋势远去。再望去的村庄有着晨间独有的寂静,隐约可见几位妇女三五成群洗着衣服,添增了几许蓬勃的生气。(文:亚洲大学林怡君)

营员们在桃花潭景区摆出搞怪的姿势合影

遥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深意重流传千年,无以数计的人赞颂。与同伴说说笑笑之间,不禁叹,有多少的友情能够如此为万人见证?尽管我和她之间的情谊不会众人皆知,但我想仍会永存我俩心中。道似无晴却有晴,因为天气好,因为天气不好,因为天气刚刚好。(文:亚洲大学林怡君)

桃花潭在各个时辰当中有不同的样貌。早晨的桃花潭,湖水亮而清澈;日落的桃花潭,天空红而灿烂;夜晚的桃花潭,薄雾白而朦胧。由于桃花潭拥有多种样貌,也让我觉得此地真是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诗正说明了汪伦与李白的友谊之深,也让我感受到我更应该珍惜在这次营队的坚定友谊。(文:国立中央大学卢宥良)

桃花潭风景区(三)

今日特地起了清早与同学们一同欣赏青弋江与桃花潭的美景。眼前白露横江,站在桥上能感受到脚下清澈河水的凉意。旭日东升倒映在江面上,是一副天然的山水画卷。虽然没有十里桃花、万户酒家,但是一江奔流亦足以使人心旷神怡。(文:台湾大学胡心应)

潭面水光潋艳,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在早晨的薄雾中,飞阁危楼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疑武陵人家。桃花潭四周点缀着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屹立千年的垒玉墩,深藏奥妙的书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岗、踏歌声声的古岸阁等等。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配合下的画面,实在是要在时间的配合之下才会有一种奇妙之感。(文: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万希璇)

桃花潭风景区内的民居建筑(一)

漫步在景区中,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惬意舒适。站在栈桥上,晚上的雾气还未散去。远处青山朦胧,近处的岸边树木青葱。脚下溪水欢快地流淌,细细聆听还能听见流水的声响,仿佛一首动听的乐章。推开窗映入眼帘的便是青山绿水以及点缀其中的徽派建筑,仿佛一副水墨画卷。这种视觉上的冲击,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那种对自然的向往与陶醉油然而生。与其他景区不同,桃花潭景区环境十分清幽,没有摩肩接踵,没有车水马龙,漫步其中,只剩下自然与我,心也跟着安静下来。(文:山东大学汪吴怡)

宣城不单单是出产宣纸的“江左名都”,也不仅是曾发生过“皖南事变”的战场,再追溯,还有潭水深深千尺的桃花潭。而青莲居士诗中的桃花潭就位于宣城泾县下小小的桃花镇。初见起风光,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不同与乌镇小桥流水、房檐交错的小家碧玉。那是在群山葱郁环抱中的一片小天地,而后是乌瓦白墙的民居和潺潺流动的江水。(文:北京师范大学艾泽文)

桃花潭风景区内的民居建筑(二)

这一方山水映入眼帘,脑中最先浮现的是高行健《灵山》中的文字,其笔下山水萦绕的故土在赣州应该正是如此,虽然宣城正巧毗邻赣北,但赣州却不巧的位于江西南部。虽然两地相隔甚远,但文字带来的想象却正好印证了此时眼前的景象。青弋江南岸的望江楼正是观看江景的最佳去处,行路上游人稀少,也正逢夕阳遁入西山,登楼远眺,对岸错落的房屋和喧闹的人声正巧和这岸的静谧相得益彰。(文:北京师范大学艾泽文)

我第一次见到晚上湖面的浓雾,感受到来自水的寒气,忽然就理解了“烟笼寒水”的感觉,远处的小楼在烟雾笼罩下也很朦胧,虽然不是“夜泊秦淮近酒家”,但却神似。桃花潭水真的不是“深千尺”,而是清澈见底,但诗人总是会用想象和深情来延长风景。其实也很好奇,当年的桃花潭是不是真的就是这个桃花潭,旁边会不会真的有一株桃树,当年的“踏歌声”又是怎样的调子。(文:山东大学朱丹青)

桃花潭风景区内的民居建筑(三)

[责任编辑:康佳 PN195]

责任编辑:康佳 PN19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