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一日:体验西泠印泥制作工艺


来源:凤凰网文化

7月29日上午,告别十竹斋后,体验营一行拜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泠印泥”的第四代掌门人曹勤师傅。西泠印泥由百年前西泠创始人王福庵、丁仁、叶为铭共同研制,与西冷印社的手拓印谱被并奉为印林至宝。

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旺旺媒体中时集团以及佛光山文化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正在大陆举行,2018年7月28日至8月4日,大陆、台湾的40名大学生营员从杭州出发,前往湖州、宣城、黄山等地,感受笔墨纸砚所承载的中华书写文化。

7月29日上午,告别十竹斋后,体验营一行拜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泠印泥”的第四代掌门人曹勤师傅。

图:体验营在西泠印泥工作坊合影

西泠印泥由百年前西泠创始人王福庵、丁仁、叶为铭共同研制,与西冷印社的手拓印谱被并奉为印林至宝。西泠印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西泠印社社员韩登安等人对印泥研制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其印泥选料精良,制法考究,久为中外书画家所喜爱而争求。近二十年来,在西泠印社曹勤等人的继承发展下,有朱磦印泥,丹顶朱砂印泥等多种品牌。

图:曹勤师傅介绍处理朱砂的“水飞”工序

在这里,营员们了解到,精心选取的天然朱砂、野生单瓣艾草及经过伏天暴晒的蓖麻油,辅以工匠们一丝不苟的手工制作程序,才成就了“夏不渗油、冬不凝固”的西泠印泥。

图:西泠印泥须选用优质蓖麻油

在曹勤老师的演示下,营员们亲眼见证了西泠印泥在冰箱冷藏室和火烧的考验下仍然“钤不改色”的优秀品质,观赏了珍品黄金印泥,还上手研磨朱砂、试搓艾草、杵捣印泥并体验了钤印。

图:“冬不凝固”的西泠印泥

除此之外,在参观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小细节吸引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营员王雪珂的注意:在里屋有一位将印泥装进盒子里并包装起来的老师傅,他将做好的印泥从器皿中放到天平上称重,然后将称重好的印泥放到盒子里,要使印泥保持圆球状,不让盒子歪斜,接着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将印泥平整的填充在盒子之内,最后要拿包装盒,贴防伪标志,放说明书,搅拌棒,商标,最后将印泥包裹好保鲜膜放进盒子里。

图:待包装的西泠印泥

王雪珂说:“老师傅的工作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因为这些工作明明是机器就可以做的工作,甚至是印泥的制作与包装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制作,但是在西泠印社的老师傅从艾草的处理,到朱砂的研磨,再到成品的包装全部都手工制作。这种做法在追求快节奏的今天看起来特别‘傻’,自从工业革命开始,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作坊,这叫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意味着将人类从劳动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之一就是效率。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用量的提高意味着利润的增加,为了追求利润,‘快’成为时代的节奏,所以我们变得不知道为什么要‘快’但为了跟上社会的步伐必须要“快”,所以‘快’成为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好多人都忘了问一句: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快的生活?其实工业革命将人们从手工业生产的牢笼里解脱出来又将人类带入到一个新的牢笼中,这个牢笼便是‘机器’。”

[责任编辑:康佳 PN195]

责任编辑:康佳 PN19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