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探秘“文房四宝”:米芾用一块砚换了一套“江景房”


来源:凤凰网文化

从采石、选料开始,歙砚的制作要经过制坯、设计、雕刻、配盒等十数道工序。每一方诞生于世的好砚,背后都有一个制砚“梦之队”在默默支撑。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大自然赋予砚石的天然纹路之美,如何将“天工”与“人工”达到最佳结合,制作一方好砚需要多长时间?

五千年的沧桑岁月,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造就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惊人发明。其中,有“文房四宝”之称的笔墨纸砚,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变迁,培养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怀。

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台湾中时媒体集团(旺报)、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选拔招募了两岸40名大学生为营员,精心选取“笔墨纸砚”作为主题,于7月28日至8月4日,以杭州为首发站,探访湖州、宣城、歙县、黄山等地。营员们将去往笔墨纸砚的故乡,触摸中华文化的脉动与温度,感受“书房里的中国”。

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新一期剧透来啦!本期主角虽然在“文房四宝”的排名中位居殿军,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绝不逊色于另外三宝。千百年来,它一直安静地端坐在文人墨客的书案上,见证了笔耕墨稼,陪伴过挑灯夜读,被亲切地称为“砚田”。材质、形制、尺寸、做工、铭文……每一方砚,都是造化之美与人工巧思的完美结合,都是中华大地历史与文化发展变迁的一段缩影。本期体验营将带领营员们奔赴“四大名砚”之一——歙砚的故里,探访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屯溪老街上的三百砚斋与歙砚世家,通过观看制砚、对谈制砚名匠及歙砚DIY,深入体味“方寸之间,自有乾坤”、徽味十足的歙砚文化。

网络图片

第四站——砚

安徽歙县屯溪

歙砚

不久前,观复博物馆馆长、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在微博上以打油诗的形式介绍了一方精美的白玉饕餮纹钟形砚,笑称“玉砚发不出墨急死人,放点朱砂还凑合”。观赏性固然重要,但砚作为重要的书写工具,最被看重的特质还是发墨性。自古至今,砚的选材十分多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铜砚、陶砚、银砚、象牙砚、木胎漆砂砚、瓷砚和玉砚等,但最受重视、最实用、发墨性最佳的要数石砚,“四大名砚”中歙砚、端砚与洮砚都属于石砚。

(图源:新浪微博@马未都)

(图源:新浪微博@马未都)

歙砚因石料出产地及制作地在古歙州而得名,选材极为讲究。其砚石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龙尾山下砚山村的村民们继承了祖业,下田耕作的少,以发掘砚石、打磨加工为业的多,村头巷尾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飘荡着叮叮当当的敲锤声和嗞嗞的机器打磨声。

村头巷尾堆积的石料

村民家中待出售的砚石

歙砚始于唐,盛于宋,热度稍退于明清,复兴于现代,其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歙砚具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宜墨养毫,素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和米芾、南唐后主李煜、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和苏轼都是歙砚的“真心粉”。

瑞兽是歙砚常见的题材

歙砚半成品

每一刀雕出的都是真功夫

南唐李璟、李煜父子精擅翰墨,将歙砚列为众名砚之首,专设砚务官,为宫廷制砚。砚务官李少微所制的南唐御砚,流传甚少,欧阳修曾从藏墨“发烧友”王原叔家偶得一方,如获至宝,一直带在身边。李少微制、李煜珍藏的“海岳”砚山则辗转为米芾所得,他用砚山向苏仲恭学士换得镇江甘露寺下沿江的一处“江景房”。等米芾后悔了,想再把砚山买回来,苏学士却不肯割爱。冲动“剁手”痛失爱砚的“石痴”米芾只能写诗叹道:“砚山不复见,我诗徒叹息。唯有玉蟾蜍,向余频泪滴。”

制砚工作台

砚拓≈砚的“身份证”

歙砚温润细腻如“孩儿面”

各式各样的制砚工具

歙砚按石材纹理可分为金星、金晕、银星、眉纹、罗纹、水浪、玉带、鱼子等。砚石中洒布金黄色点、宛若夜幕繁星的称“金星砚”,蓝黑细线似罗纹的称“罗纹砚”,长短粗细纹路似美人脸上蛾眉的称“眉纹砚”……雕砚名家们一般会因材琢砚,让纹彩尽量展现出自然纯朴的姿色,使天工妙手合一,交相辉映。

金星砚

猜猜这是哪种纹路?

从采石、选料开始,歙砚的制作要经过制坯、设计、雕刻、配盒等十数道工序。每一方诞生于世的好砚,背后都有一个制砚“梦之队”在默默支撑。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大自然赋予砚石的天然纹路之美,如何将“天工”与“人工”达到最佳结合,制作一方好砚需要多长时间?营员们此行将拜访“三百砚斋”主人周小林先生和“歙砚世家”主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伟先生,在观赏各种精品歙砚之余,不妨凝神聆听他们的讲解,或许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惟妙惟肖的笋形歙砚

“笋子”背面雕工依然精细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海峡两岸文化体验营,微信号:daxueshengtiyanying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