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颖:台大新五四,称赞和反思|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


来源:凤凰网文化

五月四日,似乎总不是一个平静的日子。大陆这边,北京大学在波澜中走过了自己的一百二十岁生日,就连对五四一向不感冒的台湾青年,也在今年的五四举行了一场集会。如今五四过去半月,青年人充满荷尔蒙的呐喊渐渐散去,我们终于可以冷静地审视这样一场运动。

2018年7月28日至8月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台湾中时媒体集团、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将在大陆举行。

本期体验营以“笔墨纸砚文化之旅”为主题,选取杭州、湖州、宣城(泾县、绩溪)、黄山(歙县、屯溪)等地为考察点,带领两岸大学生了解笔墨纸砚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过程,观察、体验其精细的制作,感受笔墨纸砚所承载的中华书写文化。

体验营共遴选大学生营员40名,大陆和台湾各20名,分别由凤凰网和台湾《旺报》通过前期征稿和面试从两岸高校中遴选。本文为两岸大学生的报名征稿选发。

李颖,南京大学

五月四日,似乎总不是一个平静的日子。大陆这边,北京大学在波澜中走过了自己的一百二十岁生日,就连对五四一向不感冒的台湾青年,也在今年的五四举行了一场集会。如今五四过去半月,青年人充满荷尔蒙的呐喊渐渐散去,我们终于可以冷静地审视这样一场运动。

集会的导火线是“教育部”驳回了台大对于管中闵的校长任命,学生们大声疾呼“还我校长”,市民也纷纷表示支持。

有人指责集会的实质并不是呼吁教育自由,而是挺蓝反绿,质疑青年人的动机。且不去管这些质疑和争端,透过这场运动,我们至少能够看出,对于当代青年,什么是值得我们称赞的,什么又是值得反思的。

值得称赞的是他们对于五四精神的传承。

不管两岸对于五四运动如何定性,说这是一场青年人掀起的爱国运动总是可以的。百年前的青年人,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家、备受欺凌的民族,在五月四日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百年之后他们的后辈也一样,为理想和追求在同一天呼号呐喊。

有人说,他们境界不同,前辈是动机是爱国,今人动机只是爱校。但在我看来,只要青年人还具有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力量,那就够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呼喊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呼喊本身。只要青年人始终保持这种发声的勇气和行动的决心,那么不论民族面对什么困难,都能够战胜之。怕只怕青年人目光不再敏锐,行动畏畏缩缩。

青年人敢于挺身而出,为有价值的东西呐喊,这就是五四精神的内涵,也是新一代青年人值得我们称赞的。

但是要破旧更要立新,破旧只需要感性地呐喊,立新却需要理性地思考。立新的能力,当代青年真正具备了吗?

观察者雁默在亲身参与集会后对这场新五四运动提出了质疑,认为青年学生与市民群体诉求不一致,学生若无法看清这一点,那“救校”的诉求就达不到。

这折射出青年人身上欠缺的东西——格局和视野。

网络图片

台大与“教育部”争执了百日,该“拔管”还是得拔。台大师生在选择管中闵的时候或许并没有在意他是蓝是绿,但当局这么锲而不舍地反对,实在让我们看不出除了政治之外的其他理由。这背后牵涉的,绝不仅仅只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原则。我们需要警惕当局日渐膨胀的权力。为什么选择台大?为什么是管中闵?如果台大选出的校长都因为政治立场不能胜任,那台湾恐怕再也没有高校能够选出自己的校长了。

青年人不知出于什么判断,在运动中小心翼翼,把爱校仅仅当作是爱校,这种视野和格局,是不是值得反思?

一味唱高调,大声呼喊自由民主,似乎成了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当代知识精英的通病。青年人不了解他们面对是什么,不了解除了他们之外的社会大多数人的诉求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走出书斋,关掉被算法气泡过滤的社交媒体,走到社会上去,走到现实生活中去,知道应该反对谁,应该依靠谁,知道时代的诉求是什么。

唯有如此,当代青年才能像百年前的前辈那样,为社会扬正气,为民族树清风。

[责任编辑:康佳 PN195]

责任编辑:康佳 PN19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