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汪吴怡:与君共饮“长江水”|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


来源:凤凰网文化

文化在两岸交往中不应缺席,一湾浅浅的海峡阻挡不了文化的碰撞与交融,阻挡不了想要靠近的心。文化凝聚力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是整个民族的凝聚力。“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个民族只要心是齐的就会永远团结在一起,发挥出整个民族最强大的力量。

2018年7月28日至8月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台湾中时媒体集团、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将在大陆举行。

本期体验营以“笔墨纸砚文化之旅”为主题,选取杭州、湖州、宣城(泾县、绩溪)、黄山(歙县、屯溪)等地为考察点,带领两岸大学生了解笔墨纸砚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过程,观察、体验其精细的制作,感受笔墨纸砚所承载的中华书写文化。

体验营共遴选大学生营员40名,大陆和台湾各20名,分别由凤凰网和台湾《旺报》通过前期征稿和面试从两岸高校中遴选。本文为两岸大学生的报名征稿选发。

由于种种历史性原因,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变得十分的微妙,一方面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的主流力量都在努力通过密切友好的会话合作拉近两岸关系;但另一方面一些反动势力通过各种政治性动作妄图破坏两岸关系从而谋取私利。虽然总体上来说,两岸关系呈现出一种良好发展的态势,但依旧充满曲折且前景未知。也正因此,政治似乎成为两岸关系、两岸交往极其敏感但又绕不开的话题。每每谈及海峡两岸,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政治。虽然政治不可不谈,但从会话所需达到的精神和情感共鸣来看,却不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互相间的不熟悉又会使我们顾虑太多从而变得十分谨慎,不敢大谈政治等敏感性话题。交谈也就会变得十分拘束甚至无话可说。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何拓宽对话的广度、挖掘对话的深度应该是我们重点思考、解决的问题。

汪吴怡,山东大学

在两岸关系中,共识和争论一直是共存的。而争论往往比共识更加激烈、更具有话题性,人们也就会更习惯性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争论,试图用争论的方式去解决争论。这会使得争论被不断放大,而那些共识性的话题却被遗忘了。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所接受的价值观不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所听到的声音也不尽相同,对事物的看法自然不会完全相同,那么就必然免不了会有争论。纠结于争论的结果只会是陷于争论之中。暂时搁置争论,从共识出发,从“和”中寻求切入点对话才会有新的进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求同存异”。

中华文化可能是两岸关系的“和”之中无可辩驳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了。文化,一个美丽而又充满神秘感的领域。各民族的文化是独特的,但每个民族内部的文化又是共享的。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可以跨越地理的界限,虽然一湾海峡将两岸相隔,却没有让中华文化断裂开来。同为中华儿女,我们的文化是同根同源的。那种对中华文化的敬畏和向往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之中,凝固在中华儿女思维之中无法割舍的。如果将台湾比作一位离乡的游子,那么对中华文化的迷恋与向往便是他们割舍不了的乡愁,使他们不自觉地被中华文化吸引,不自觉地想要靠近它。这种文化同源的背景便是两岸交流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不妨试着对坐品茗,用一盏茶的时间静默不语,让茶的余香在唇齿间蔓延;或者吟诵一首古诗,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交谈其中的深意;或是漫步在山川建筑之中,一同寻找审美意趣、发掘人文内涵… …你会发现心与心的距离在慢慢靠近,感情也随着文化认同程度的提升而逐渐升华。甚至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这便是文化的魅力。

文化的共性让我们得以追求文化上的共鸣,文化亦有个性之处。中华文化和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相融合,自然衍生出多彩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两岸的文化交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地方性文化,文化的差异并非文化交流中的禁忌。当我们遇到那些可能与我们生活相去甚远,甚至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地方性文化时,避而不谈并非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去直面这些差异。我们可以对那些文化表现出好奇,但应该掌握好奇的度,不要让好奇变成一种猎奇心理,更不应该用我们的主观思维去臆断、妄评它的好坏。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人文思想和情感的注入,其存在都有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尊重、接纳文化中的差异,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是被认可、被尊重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大方地谈论各自文化中的特色、比较差异,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自己视野、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中华文化,也加深了对文化中共性与个性的理解。

网络图片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文化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据时期的台湾,接受的是日式教育,而教育作为一种体制化的文化传播、注入的方式,其影响之深远是渗透到一代又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中。我曾读过杨渡先生的《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里面虽然没有过多关于日本的叙述,但能够感受到因为日式教育的普及日本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台湾,台湾民众并不排斥这些文化,在日本撤离后很多文化依旧保留在这片土地,体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理性地去看待,而并非偏激地将其界定为一种“媚日”的表现。文化是有边界的,文化的独特性就是一个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文化的边界。但文化是可以跨越边界的,无论是强制性的还是自发性的选择,文化的相互碰撞、交融都是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正如同近些年被我们接受并中国化了的的外来文化,那些遗留下来的日本文化已经被台湾原有的文化所吸收、消化,注入台湾人的理解,成为台湾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在两岸交往中不应缺席,一湾浅浅的海峡阻挡不了文化的碰撞与交融,阻挡不了想要靠近的心。文化凝聚力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是整个民族的凝聚力。“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个民族只要心是齐的就会永远团结在一起,发挥出整个民族最强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康佳 PN195]

责任编辑:康佳 PN19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