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欧阳江河:作为海子的好友,他却选择舍弃而后重生


来源:凤凰文化

活过三个年代的欧阳江河,经历了文革、80年代,再到如今,在变迁的光阴里,如何思考“生死去留”,在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中,是否也在思考着、前行着、舍弃着、得到着?

20世纪,诗人纷纷选择自杀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当海子卧在铁轨上时,他,在想什么呢?作为海子的好友,诗人欧阳江河首次在节目中谈及海子自杀的原因,在成都匆匆的相聚,竟是彼此的诀别。经历了文革、80年代,再到如今,活过三个年代的欧阳江河,在变迁的光阴里,如何思考"生死去留",在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中,是否也在思考着、前行着、舍弃着、得到着?

诗人欧阳江河应邀走进由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联合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深情讲述舍弃自我、重塑自我的诗歌人生。

我的烟火气,支撑了我40年的创作

很难想象一位成名诗人会将自己的家安在城市中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地,而走进欧阳江河的家中,时空又发生了变化--这里只有书、音乐,以及为阅读和创作预留的各种空间。

这是大隐于市,还是无法逃避的世俗性?欧阳江河却直言:人们认为诗人不应该有世俗,不应该有肉身,应该是超脱出来的人,这些都是对的,都是诗人,但我能坚持创作40年,其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份烟火气。我把我的世俗生活放到我的诗篇里面,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升华、崇高、为赋新诗强说愁的东西。它把欧阳江河变成现在的这个人,而我所是这个人,包含了舍弃,包含了得到,也包含了舍与得一体化的东西。

人一生中特别难的一件事就是认识你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只能包含在自己所写的诗中。

不再怀念80年代,因为我活过来了

80年代现象级的诗歌热,对于诗人来说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但可惜的是,这样的美好并没有一直延续。作为一位经历过那般火热的诗人,欧阳江河却表示并不怀念那个时代:80年代的出现,有着特殊的历史前提,经过了漫长的、比较封闭的年代,人在那样一个年代成长起来,内心有太多的压抑、淤积和得不到释放的能量。

改革开放就像打开了全世界,是被封闭之后突然的喷薄,是一个灿烂、喷薄的年代,一个火热的年代,一个有点疯狂、有点狂欢的嘉年华年。从那个年代活过来的欧阳江河,自认为经历了文革、80年代,再到如今,活过三个年代。

与好友海子的"成都往事"

诗人自杀现象一直都是各方争论的话题。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一书中,曾提出一个观点:"诗人自杀的事件是20世纪最令人震撼的内在事件"。在这本书出版的第二年,1989年,海子卧轨自杀,他的自杀一直在被广泛讨论。做为海子生前的好友,欧阳江河却说早有预兆。

"海子是临死之前的几个月,他来了一趟成都,跟一群四川诗人喝酒聊天。他很郁闷,因为这些人喜欢他的短诗,但是没有一个人喜欢他的长诗,批评得非常激烈。海子的自杀,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精神性的、写作上的、情感上的、当然也有他的个人处境,比如他的诗迟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等等。"

诗歌天才的光环给予他的,除了成就,还有伤害。很多诗人自杀,他们舍了这个肉身以后,就得到心灵上的一种解脱和升华,这种取舍带来的后果,以及那种深刻和虚无玄幻,是没有办法去评判与讲述的。

我从未出走,只是选择游历

1992年,欧阳江河选择放弃国内已有的成就去往美国生活。对于这样的选择,是"游历"?还是"出走"?

欧阳江河给了不一样的诠释:"我宁愿用游历这个词,而不是出走,因为我又回来了。游历是一种精神上的、文本上的诗意旅行,这种旅行带来的是成长。感受时代的变化、捕捉这些所有变化,然后投射到文本深处,才能构成文本与之相对应的一种变化。"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后写一首诗,是诗人古已有之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写作方式、是自我寻找、自我证明的过程。

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华。在专访中,欧阳江河不止一次使用了"舍得"这个词,在他看来,"舍得"不仅是人生选择,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舍得"不仅自我塑造,更是对时代的反思。

[责任编辑:杜千寻 PN181]

责任编辑:杜千寻 PN18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舍得智慧讲堂】中国境界第三十五期 欧阳江河:俗世诗意 http://p0.ifengimg.com/source2/pmop/storage_img/2018/03/21/pmop-143837319_size5_w640_h360.jpg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