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至20世纪欧洲时装版画:从记录流行到成为独立装饰
2017年11月05日 17:59:28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李当岐
时装版画最初是一幅幅独立的版画,是早期的服装样本和杂志中的插图或扉页。由于这些版画刻画精细、印刷精美,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所以也常被装进镜框,挂在墙壁上作装饰。
为了记录和传达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流行,时装杂志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的时装杂志大多是通过大量印刷精美的彩色照片向人们传达流行信息的,而在摄影技术尚未问世的时期,西方人是用时装版画来进行这种视觉传达的。时装版画(英语为fashion plate;法语称gravure de mode;德语是Modegraphik)最初是一幅幅独立的版画,是早期的服装样本和杂志中的插图或扉页。由于这些版画刻画精细、印刷精美,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所以也常被装进镜框,挂在时装沙龙、商店或美容院的墙壁上作装饰。
三个阶段
在西方历史上表现服装样式的版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30年代至17世纪10年代,历史上一般称这个时期为服装样本(costume book)时期,由于那时服装的流行周期长,因此大多是既成样式的复制。也由于这时的版画均是木版画,故也称之为“木版本(block book)时期”。
第二阶段是17世纪20年代至18世纪60年代,流行史上称之为“服装版画( costume plate)时期”,以铜版画为主是这个时期的特点。作为一种新的画种,铜版画约从15世纪中叶起出现于德国南部,到17、18世纪,铜版画的技法已经相当成熟。与传统的木版画相比,铜版可以通过热处理或各种化学处理,表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遂取代木版画大量用来记录和传达当时的流行。17世纪中叶,这些版画中还出现了对流行具有预测性的作品。
第三阶段是从18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18世纪70年代出现了传达流行信息的媒体——定期发行的时装杂志,在这些杂志中每期都插有一页或数页手工上色的彩色时装铜版画,因此,狭义上的时装版画(fashion plate)就指这个阶段时装杂志中的插页,而广义上的时装版画则可延伸到第二阶段。
八个时期
1.巴罗克时期:
所谓“巴罗克”( baroque),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最初是一种艺术批评用语,指那些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到19世纪末才用来表示17世纪出现的气势雄伟、生气勃勃、富有动感、注重光和色彩效果的艺术样式。在服装史上,也把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这一个世纪间服装文化的奇异变迁称作“巴罗克时期”。
就服装文化来讲,17世纪的前半叶,新兴强国荷兰领导着欧洲的潮流,而到了17世纪后半叶,法国的路易十四亲政(1661-1715),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竭力鼓励对外贸易。他设立了享有特权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利凡特公司、北方公司等许多垄断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发展民族工业,把丽丝、哥白林双面挂毯及其他一些纺织产业作为国家企业加以保护和鼓励,形成法国服装产业的基础。他调整国家税收,改善交通,扩大殖民地,使法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他自称“太阳王”,指导人们如何吃、穿、住,以无尽无休的宴会、豪华的舞会、场面壮观的狩猎活动、随心所欲的赏赐来炫耀和显示其无限的权威。为了向欧洲其它国家传播法国服装文化,这时出现了把巴黎时装按等级做成原大或缩小的时装偶人,装入箱子,每个月运往欧洲其它王宫和城市,史称“潘朵拉(pandora)盒子”。1672年创刊的杂志《麦尔克尤拉·嘎朗》把法国宫廷的新闻和时装信息向公众传播,用铜版画绘制的时装版画也在这时出现。这些都使法国成为新的流行中心,也就是从这时起,巴黎开始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时装的发源地。
2.洛可可时期:
洛可可(Rococo) 一词来自法语Rocaille,意为小石头、小沙砾。作为艺术风格用语,起先指用贝壳和石头修筑起来的人工假山和岩洞,后来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最初,这个词是对18世纪室内装饰和家具样式的批评用语,后来与巴罗克一语一样,专指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文化样式。
历史进入18世纪,西欧各国资产阶级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势力逐渐增强,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18世纪中叶,产生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进程。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是西欧的中心。新兴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财富,绝对主义的路易王朝渐渐失去活力,处于没落的前夜。在上流社会,出现了与国王主宰的宫廷相对的资产阶级的沙龙文化(salon,即“会客室”、“客厅”。指从17世纪起,西欧贵族、资产阶级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交集会。18世纪这种集会在法国特别流行)。在这样的沙龙中,人们只追求现世的幸福和官能的享乐,这使人们的感觉异常敏锐,从而形成了与巴罗克那庄重豪华、拘泥虚礼的宫廷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这就是著名的“洛可可样式”。
17世纪的巴罗克风格服装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而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的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洛可可式的服装文化从其发展过程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715–1730年从巴罗克向洛可可的过渡期,服装上一面残留着巴罗克的影子,一面向纤弱柔和的女性趣味发展;1730–1770年是洛可可服装文化的鼎盛期;1770–1790年是洛可可文化的衰落期,服装上出现许多转变迹象,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这时,各种新的服装杂志陆续出版发行,逐渐取代过去的“潘朵拉盒子”,成为传播流行的重要媒体。到18世纪80年代,受新古典主义风潮和英国自然主义影响,英国那质朴的时装传人法国,使进入穷途末路的洛可可样式为之一变。但流行的根本转变,还要借助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
3.新古典主义时期
自18世纪中叶起,由于意大利、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古代遗址的发现、勘察和考古研究的兴起,引起人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这就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思潮。这种思潮与英国的自然主义相呼应,对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的思想、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影响很大。因此,在服装史上也把1789年到19世纪20年代中期这一段历史称作新古典主义时期。
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法国大革命的风暴,一夜之间改变了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形成的贵族生活方式,一扫路易宫廷的豪奢恶习和贵族特权,摒弃了繁复的人工装饰,过去那以绚烂的贵族男性时装为流行的主要角色的历史,与法国绝对主义王制的覆灭一起打上了休止符。从此以后,一直到现在,一提起“时装”(mode)就单指女装的流行。总之,革命后的男女装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简朴和古典风尚。人们以健康、自然的古希腊服装文化为典范,追求古典的、自然的纯粹形态。特别是女装,造型极为简练朴素,与装饰过剩,矫揉造作的洛可可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
4.浪漫主义时期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一直到1830年法国的7月革命这段时间,以法国为首,欧洲所有国家的反动势力卷土重来,权力重新回到旧贵族手中。在这种政治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梦想资本主义无限发展的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和企图向贵族时代复辟的反动的浪漫主义混合在一起,形成这个时期独特的社会风潮。由于长期战争,法国财政极其匱乏,人们心底弥漫着一种不安情绪,因此,许多人缺乏上进心,反对古典主义和合理主义,逃避现实,憧憬富有诗意的空想世界,倾向于主观的情绪,强调感情的优越,以中世纪文化的复活为理想。这种思潮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服装上都有明显表现。特别是女性,为了强调女性特征和教养,社交界的女士们经常揣着怀中药,手里拿着手绢斯文地擦拭眼泪或文雅地遮在嘴上,故作纤弱、婀娜的娇态,好像是久病未愈,弱不禁风。与之相应地,女装也创造出一种充满幻想色彩的典雅气氛。甚至男装也受其影响,出现收细腰身的造型。因此,服装史上把1825 – 1850年这一段历史称作浪漫主义时代。
浪漫主义时代的风俗主要表现在非活动性的女装上,从1822年前后开始,女装的腰线逐渐自高腰身位置下降,于20年代中后期降到自然位置,在用紧身胸衣强调纤腰的同时,裙子又开始膨大化,名符其实地呈x型。
5.新洛可可时期
这个时代又一次复兴上个世纪的洛可可趣味,因此在服装史上把1850 – 1870年称作“新洛可可时期”。又因这个时期女装上大量使用裙撑“克里诺林”( crinoline),所以,服装史上也称其为“克里诺林时代”。这个时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化学染料问世,大量生产的廉价衣料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缝纫机在这时出现;美国的巴塔利克( Butterick)于1863年开始出售纸样;1858年,英国青年查尔斯·芙莱戴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 1825 -1895)在巴黎开设了以上流社会的贵夫人为对象的高级时装店(haute couture),以用活人模特向高级顾客发表设计新作等崭新的经营方式为时装界树起了一面指导流行的大旗,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了法国的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发展。
6.巴斯尔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男装摆脱了封建等级的束缚,不断向民主化方向迈进。与此相对,女装却仍被束缚在紧身胸衣、臀垫和拖裾所形成的古典样式中。不仅如此,女装还大量使用了这时室内装饰的许多手段,如窗帘那悬垂的褶襞,床罩、沙发罩边饰上所用的褶饰、飞边、流苏装饰等。另外,由于纺织工业的发达,织物品种的丰富,这时的女装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色、不同质的面料相拼接、相组合。如素色织物与印花、织花、刺绣织物的组合,亮色织物与暗色织物的搭配,有光泽的与无光泽的、棉与毛、棉与丝、毛与丝等不同质地、不同织纹组织、不同厚薄的面料的组合等。人们在女装上追求各种装饰的可能性。
1880年前后,英国设计师C-P-莱多芳(Charles Poynter Redfem)模仿男装的制作方式制作出“男式女服”(tailored suit,女西服套装),女装开始向男装靠拢,向现代样式推进。
7.S型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代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在这个世纪的转换期,英、法、德的艺术领域出现了否定传统造型样式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新艺术运动约从1890年起一直流行到1910年前后,其主要特征是流动的、装饰性的曲线,S状、涡旋状、波浪状、藤蔓一样的非对称的自由流畅的连续曲线,由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虫翅膀以及其他优美的波状形态构成。线条有的柔美雅致,有的道劲有力,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有的激荡多变,富有幻想色彩。这种从大自然中寻求主题的新艺术,不仅反映于绘画、雕刻等纯艺术领域,而且广泛应用于或者说主要表现在当时的建筑、室内装饰、家具、照明器具、玻璃器皿、广告招贴、服装及服饰品等实用美术。
与此同时,以俄罗斯芭蕾舞在巴黎的公演为契机,东方的异国情调所表现出的美,使西方人倍感新鲜,远东的中国和日本的艺术也引起人们的兴趣。服装界出现了20世纪第一位革命家——波尔·波阿莱(Paul Poiret,1879 – 1944)和杰克·多赛(Jacques Doucet,1853 -1929)、帕康(Paquin)等一批左右当时流行的设计大师,巴黎真正成为世界时装的发源地。
与此同时,以俄罗斯芭蕾舞在巴黎的公演为契机,东方的异国情调所表现出的美,使西方人倍感新鲜,远东的中国和日本的艺术也引起人们的兴趣。服装界出现了20世纪第一位革命家——波尔·波阿莱(Paul Poiret,1879 – 1944)和杰克·多赛(Jacques Doucet,1853 -1929)、帕康(Paquin)等一批左右当时流行的设计大师,巴黎真正成为世界时装的发源地。
从1890年起,女装进入一个从古典样式向现代样式过渡的重要转换期。臀垫“巴斯尔”消失了,紧身胸衣在前面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压平,在后面紧贴背部,把丰满的臀部自然表现出来;从腰向下,裙子像小号似的自然张开,形成喇叭状波浪裙,从侧面观察时,挺胸收腹翘臀,宛如“S”字形,故称其为S形女装。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这一历史阶段称作“S形时期”,这种S形女装上明显地反映着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8.20世纪20年代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到1918年11月以德、奥等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历时四年多,以欧洲为主要战场,参战国之多,规模之大,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之巨均史无前例。另一方面,战后,以美国为首又一次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女性解放运动,在政治上要求获得与男性同等参政权,在经济上因具有职业而独立的女性越来越多。这种男女同权的思想,在20年代被强化和发展,女装上出现否定女性特征的独特样式,职业女装应运登上历史舞台。
在艺术领域,这时出现了受新艺术运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鲍浩斯的设计理念、俄罗斯芭蕾舞、埃及艺术、美洲印第安艺术、早期古典艺术及东方艺术影响而产生的装饰艺术(Art Deco)。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