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致命魔术》这么烧脑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结局?!


来源:凤凰文化

诺兰130分钟的电影会带来解密的快感与令人胆寒的结局,而普瑞斯特386页的小说在娓娓道来之下,有更多的解读、更多的线索铺陈,以其独特的文本形式回味无穷。这两位创作的魔术师,也在互相参照较量之下完成了各

诺兰130分钟的电影会带来解密的快感与令人胆寒的结局,而普瑞斯特386页的小说在娓娓道来之下,有更多的解读、更多的线索铺陈,以其独特的文本形式回味无穷。这两位创作的魔术师,也在互相参照较量之下完成了各自的“化腐朽为神奇”(The Prestige)。

文| MOViE木卫嘚嘚

图| 《致命魔术》电影截图

《致命魔术》电影截图

魔术一般分为三个部份:

以虚代实(The Pledge),魔术师会向观众展示一项普通的事物;

偷天换日(The Turn),平凡普通的事物,却做出某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化腐朽为神奇(The Prestige),最后,消失的东西却又再次出现。

作为希区柯克之后在好莱坞发展最成功的英国导演之一,克里斯托弗·诺兰,延续了《追随》、《记忆碎片》中非线性叙事、错置时空的特点,在2006年推出了鲜明紧凑的谜题电影《致命魔术》,2007年初获得了1.1亿美元的票房,将近成本的三倍,而这部兼具票房与口碑的电影,改编自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的同名小说。

当初,诺兰是带着自己的处女作《追随》去拜访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最后原作者被打动,签下了改编的版权,普瑞斯特也成为本片的编剧之一。普瑞斯特是英国的科幻名家,深受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的影响,真实、记忆和虚构是他贯穿的主题。也曾与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一同入选“英国二十位杰出青年小说家”。

电影讲述的是在十九世纪魔术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两位极具天赋的年轻魔术师,博登和安吉尔。

起初博登是在小酒馆表演的乡野匹夫,做些骗人的小把戏;安吉尔是隐姓埋名的贵族,有漂亮性感的助手和剧院舞台。两人曾为相识,却因为博登使得安吉尔的妻子意外死亡,开始了仇恨的追逐。龙与虎的相互较量,从低劣的彼此拆穿技法上升到人身攻击,从丧失至亲的痛上升到对秘密的着魔。

“秘密是魔术师的生命所在”,围绕着它的,是表演、欺骗、陷阱、牺牲的角力场。博登逼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安吉尔成为将灵魂卖给魔鬼的浮士德,从克制的人沦为全然的疯癫,不疯魔不成活。在扮假作真的魔术世界里,已然模糊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殊不知,人们并不是真的想知道真相,他们选择被愚弄。

而真正被魔术愚弄的,是博登和安吉尔。博登和安吉尔在“瞬间移动”这一魔术问题上的斡旋缠斗,正是两个人在魔术义理上产生的分歧体现,也促成了一个足以辨认为精神功能障碍的情境。

博登兄弟两人合成一人,共享了名字与妻子,一个成为另一个的影子,彼此互为他者;而安吉尔是在一次次对自己的谋杀里完成一人两面。前者是从外部合并,而后者是人格的撕裂。安吉尔和博登又互为镜像,我们看到安吉尔所遭受的替身的反叛、博登所遭受的主体人格情爱关系的混乱,而安吉尔最终以自杀的方式来确保主体人格的在位,也互相成为彼此共同的问题。这也应了安吉尔的技师老卡特用双鸟魔术演示的魔术要领——“虚实相生”,双生之鸟,必将以一个的陨落去成就另一个的荣耀。

这就是诺兰的风格,局中设局,套中有套。谜一般的叙事加剧故事的悬疑,更倾向于使用“不可靠叙事者”的视点,使得观者如同主角一样身陷迷途,每一个转角都是欺骗,最终的出口依旧隐晦不明。

“迷局”不仅是观众所面临的,更是人物角色所处的精神困局:《追随》本身就是关于欺骗的故事,作家跟踪他人只为满足窥视欲,却不料被取而代之沦为替罪羊;《记忆碎片》同样也是以破碎的记忆去拼凑人生,但实则事实的真相不断远离;《盗梦空间》的造梦者陷入自造的梦境,真实与虚幻模糊了边界。《致命魔术》在诺兰的体系里,是一场关于多个“我”的主体厮杀,博登们和安吉尔们,终究只能存活一个。

《致命魔术》电影截图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人类将永远着迷于一个从他自身异化出来的形象上。”这一点在小说里尤为明显。小说分为清晰明了的五个章节,

第一章

博登的后代收到一本自己魔术师祖先写的自传,发现谜题;

第二章

魔术师博登的自传,结束于来自安吉尔鬼魂的复仇;

第三章

安吉尔的后代向博登讲述自己童年关于机器的可怕回忆;

第四章

魔术师安吉尔的日记,这时出现鬼魂安吉尔;

第五章

后代们发现最后的真相。

《致命魔术》

有如《罗生门》,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两个家族延续了一百年的悲剧。魔术师博登的自传和魔术师安吉尔的日记本里,一共出现了四个“我”,而这四个“我”都没有说实话,这成为小说最为出彩的内容。真假虚妄间,一切文字都丧失了真实性,我们不能太相信叙述者,他们在进行语言的魔术。

博登们、安吉尔们,像《百年孤独》里子子孙孙都分享着同一个名字,在镜子城里,两个家族的第一代彼此残杀,最后一代终将结束怨恨。而小说的最后,也给了魔术师安吉尔和电影里不一样的结局,一个比死亡更可怕的结局——成为幽魂。这个结局让人想起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科学产生不朽的怪人。

普瑞斯特制造悬疑的方式和诺兰是相仿的,他将所有质料完完整整地呈现于观者面前,自传和日记,两个彼此重复和补充的文本,而所有关于真相的逻辑需要读者去参与构筑。除非看到故事最后,读者将拼凑不起全貌。

电影和小说之间的区别还是存在的。

诺兰重新组接了故事结构;

砍掉了博登和安吉尔后代们的故事;

更改了魔术师们结仇的契机(小说的动机更为合理);

重塑和区分了博登(更为市井、更为热爱魔术)和安吉尔(去掉小说里的宽恕,进行强势复仇)的性格;

增加了技师卡特和博登分身法隆的戏份;

将双生子的秘密作为最后的梗来铺陈;

去掉了灵魂出窍等太过玄幻的部分;

去掉了安吉尔用机器制造财富的事;

也更改了博登和安吉尔的结局

……

而最为重要的,原著以两位魔术师“秘密”的守护与拆穿、人的逐渐异化作为主题立意,而诺兰加入了事业与家庭的对抗,使得故事更贴近人情,还深刻探讨了扮真与作假、替身与主体分裂这样的深层议题。

诺兰130分钟的电影会带来解密的快感与令人胆寒的结局,而普瑞斯特386页的小说在娓娓道来之下,有更多的解读、更多的线索铺陈,以其独特的文本形式回味无穷。这两位创作的魔术师,也在互相参照较量之下完成了各自的“化腐朽为神奇”(The Prestige)。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