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酗酒者莫非》导赏:陆帕如何排史铁生?
2017年06月23日 20:28:32
来源:凤凰文化
作者:安妮&奚牧凉
“……每个人都是孤零零地在舞台上演戏,周围的人群却全是电影——你能看见他们,听见他们,甚至偶尔跟他们交谈,但是你不能贴近他们,不能真切地触摸到他们。……当他们的影像消失,什么还能证明他们依然存在呢?惟有你的盼望和你的恐惧……”
海报
由中国作家史铁生原著,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的作品《酗酒者莫非》,终于要演出了。
6月25日上午10:00,天津大剧院多功能厅,主持人解玺璋,及十余位学者嘉宾,和观众们一起,从多角度解读《酗酒者莫非》。《酗酒者莫非》导演陆帕也将亲临现场。凤凰文化全程直播,敬请期待。
恳谈会上半场:上午10:30-上午11:45
上半场主题:谈戏剧及改编
上半场嘉宾:叶廷芳、杨健、李杨、周国平、过士行、李静、林克欢、郑也夫
恳谈会下半场:上午11:45-下午13:00
下半场主题:关于原作者史铁生和感悟
下半场嘉宾:岳建一、王克明、陆小娅、甘铁生、陈镭
直播地址:https://liveshare.iclient.ifeng.com/live_share?liveId=106911&vt=5
复制本链接到浏览器,或扫取上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页面。
下文为《酗酒者莫非》的导赏,作者为安妮&奚牧凉,首发安妮看戏wowtheatre,感谢安妮授权凤凰文化发布。凤凰文化预祝大家观剧愉快。
史铁生
1996年3月25日,史铁生在其剧本体中篇小说《关于一部以电影做舞台背景的戏剧之构想》的后记中悲观又有些戏谑地表示,这个作品是不大可能呈现的——
“我相信,这东西不大可能实际排演和拍摄,所以它最好甘于寂寞在小说里。
难于排演的拍摄的直接原因,可能是资金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
但难于排演和拍摄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样的戏剧很可能是上帝的一项娱乐,而我们作为上帝之娱乐的一部分,不大可能再现上帝之娱乐的全部。上帝喜欢复杂,而且不容忍结束,正如我们玩起电子游戏来会上瘾。”
史铁生不会想到,20余年后,一位叫做克里斯蒂安·陆帕的波兰导演会来到中国,将这部作品搬上舞台。到今天,“资金以及技术性问题”早已不再是不断突破创新的剧场人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正如我们都了解到的,大导林兆华在多年前第一次看到这个中篇时就想将它搬上舞台,兜兜转转,直到陆帕与史铁生的文本相遇,一见钟情。
所以看到这出戏的宣传语有些感动:
欧洲戏剧巨人克里斯蒂安·陆帕
对中国作家史铁生的精神拜访
陆帕在排练场
2017年6月24-25日,陆帕团队&驱动传媒将作品更名为《酗酒者莫非》,将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完成这出戏的全球首演。这篇内容叫“导赏”也好,“猜想”也好,目的在于在首演前帮助即将赴津观剧的朋友们更好地了解陆帕和这个作品,内容包括:
·史铁生的原著是怎样一篇小说;
·谁是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关于陆帕对话史铁生的N个猜想;
· 演出基本信息
陆帕在排练场
| 史铁生的原著是怎样一篇小说?
实际上,虽然史铁生在小说完结时“执拗”地说这部作品不大可能被搬上舞台,但在作品前言部分,他依然提出了自己对导演的六点建议:
1、舞台的背景是一幅宽阔的银幕。放映机位于银幕背后。
2、银幕前的舞台上演出戏剧。真正的剧中人只有一个——酗酒者A。
3、其余的人多在银幕上,在电影里,或A的台词中——他们对于A以及对观众来说,都仅仅是幻影、梦境或消息。但不必拘泥于此,影中人亦可根据需要走上舞台,但那对于A正如对于观众——仍是不可贴近和触摸的,仍然只是幻影、梦境或消息而已。
4、背景银幕上根据剧情需要放映电影,就是说,情节与A的视界、梦景、臆想、 幻觉等等对应或相关。
5、只有少量道具。有一个白发黑衣的老人负责搬运道具。
6、如有可能按此设想排演和拍摄,剧名即为: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不要改动这剧名,更不要更换,也不要更换之后而把现有的剧名变作副标题。现有的剧名是唯一恰当的剧名,为了纪念已故的酗酒者A,这剧名是再完美不过了。
《酗酒者莫非》排练花絮via 塔苏
做过剧场实践的人大约都有同感:看到这样一个小说开头,说不想亲手排一排是假的。史铁生的六点建议,前五点都很温和,唯独对剧名的要求很“强硬”。我们都知道,这出戏在陆帕建组时即改名为《酗酒者A》,后来又更名为《酗酒者莫非》,“唯一恰当的剧名”被篡改,各中原因,我想,都在陆帕缔造的4个小时的演出里。
除了前言和后记,小说共分为12个段落,每个段落独立存在又相互勾连,结构类似于毕希纳的《沃伊采克》。整部篇章由大量酗酒者A的独白(或者说是醉话、呓语)以及影像段落构成,伴有极少量的对话,因此阅读体验又很像读契诃夫的小说。
《酗酒者莫非》排练花絮via 塔苏
大约是史铁生早就料到读者/观众会对这些支离破碎的篇章感到困惑、不解,在小说开头,他抛出了酗酒者A临终前的一封信——这封信“上的字密密麻麻龙飞凤舞相互叠盖,多不可辨认。”恰好能认出的几句,却形成了我们理解这部作品的关键:
“……每个人都是孤零零地在舞台上演戏,周围的人群却全是电影——你能看见他们,听见他们,甚至偶尔跟他们交谈,但是你不能贴近他们,不能真切地触摸到他们。……当他们的影像消失,什么还能证明他们依然存在呢?惟有你的盼望和你的恐惧……”
在剧本体中篇小说《关于一部以电影做舞台背景的戏剧之构想》中,我们看到关于酗酒者A的如下段落:
夜梦/在家/在小公园/白日梦游/在派出所/在动物园/单纯电影/幻觉/童声合唱队的演出/城市夜景/时间漫游/回家
史铁生在文本中事无巨细地将每一个舞台调度、每一个分镜脚本都写得详详细细:何处使用主观镜头?何处180度旋转?何处一只老鼠离开舞台?……甚至包括一定要用绿色的长椅和绿色的邮筒、迁景要用一个白发黑衣的男人、酗酒者A的呕吐声要如何与屏幕上马的嘶鸣声形成呼应……
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小说阅读体验,或者说,原作者史铁生用他的文字在每个读者的脑海中搭建起一方剧场、一个舞台,他所需要呈现的,已经由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在仿若真实的“脑内小剧场”中为自己上演过一遍。
《酗酒者莫非》排练花絮via 塔苏
在这里分享一点我的直观的阅读体验——
· 我一直觉得,酒的好喝就在于它的难喝,看起来史铁生也是这样想的;
· 借助酒力,酗酒者A在是空间来回穿梭,我们无法分辨,故事开始时他是活着还是死了?这些对话存在在任何一个时空吗?到底电影中是真实、还是舞台上是真实、还是生活中是真实?——这些问题,当我看到《酗酒者莫非》海报上的莫比乌斯环时似乎明白一些了;
· 醉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将醉不醉的时候是什么样:那是一种游离在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中间浅浅的灰色流域的焦虑感,从中可以获得一种“我好像从来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活明白过”的安心感,我想,我们大约可以将这个流域作为了解A的入口。
《酗酒者莫非》,彩排照
最后来说说A是怎样的一个人。
陆帕将A改名为莫非,剧中还有一个小男孩,叫B,A对B说:“长大后你就会成为我,你就会把你的名字改成A。”在《酗酒者莫非》剧中,小男孩叫做“莫”。
在导演陆帕的理解中,“莫非”有一种“似是而非”的哲学意味,我觉得放在中文语境中,观众在复杂多义的文本和舞台语汇下,“莫非”/“莫”,比“A”/“B”更能帮我们快速理清思路。
《酗酒者莫非》,彩排照
莫非对自己的认识,文本中有明确的表述:“我是一个没出息的人……酒徒、醉鬼、没有自制力、一事无成、不可救药……”酗酒这件事对莫非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史铁生也借警察之口告诉我们了:“单位把你开除了,杨花儿和你离了婚,你爹不让你进家门,你的哥哥、妹妹也都不搭理你了……”
莫非的父母都是演员,从他的视角看“母亲上了台是演别人,父亲上了台才是自己。”在整部篇章中,莫非借助酒精的力量看到了父母虚假婚姻的开端、看到“年青、安静、文雅、纤弱”的杨花儿在弹钢琴、看到妹妹白发苍苍……史铁生安排的文本中多次出现童谣:《小白船》、《小小少年》等等,而始终贯穿的莫非的宿命是:
“我死了7天才被人发现。”
《酗酒者莫非》,彩排照
所以,我在文本中读到一种与醉酒近似的感受,叫做“灵魂出窍”,而陆帕放置在海报上的莫比乌斯环,也暗示一种周而复始的宿命,我想要把这种宿命的绝望叫做“悲剧”,我想要到剧场去看一看舞台上的莫非是否与我心里的酗酒者一样。
| 谁是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关于陆帕对话史铁生的N个猜想
很多人将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的风格定义为“慢”,由此说他是舞台上掌控时间的高手。
这种说法我是不很认同的。
演出时间长确实是陆帕作品的一大显明的标识:2014-2016年先后三年参加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作品《假面玛丽莲》、《伐木》、《英雄广场》,第一部演过了晚上10点、第二部演到了第二天、第三部也有4个半小时(都是晚上19:30开演)。
《伐木》剧照
但演出时长等于演出内容除以演出速度,而造成陆帕作品演出时长长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其演出内容“庞大”。
在上述三部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对白段落,比如在桌上百无聊赖的玛丽莲·梦露与来访者叙谈(《假面玛丽莲》)、等候《野鸭》演员的人们萎在沙发中闲扯(《伐木》),其信息量本身就是巨大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在陆帕的作品中,舞台时间是可以与现实时间同步的,女管家熨烫一件衬衫,那就是一丝不苟、一步接一步地熨烫一件衬衫(《英雄广场》),绝不会如某些“现实主义”作品那样,示意性地熨烫几下,这一舞台动作就完成了。
所以在《伐木》的现场观众会发现,剧情中聚会的舞台时间,似乎可以与观众席中的现实时间相对应,剧场中的电子表显示的“00:00”读数,既可以表征“夜已很深了,聚会该结束了”,也可以表征“演出快完了,得准备找车回家了”。
《伐木》剧照
当然,从表演层面看,除了让舞台时间与现实时间尽量趋近外,陆帕似乎还有所偏好,表现为他的演员都没有做作、用力、“演给你看”的那种表演,而是不疾不徐地坚守在自己的节奏中,并营造出令人感觉细密、克制甚至疲惫、压抑的戏剧氛围。是的,很多观众在看陆帕的作品时睡着了,无法克制地,或者就可以说,被陆帕的作品“催眠”了。这不尽然是一件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是陆帕的“有意为之”。
陆帕在这次排演《酗酒者莫非》的时候,再次要求演员与所谓的“表演”拉开距离,要真正进入角色。
陆帕在《酗酒者莫非》排练场
长期和陆帕有过合作的男演员Piotr Skiba也说,“陆帕马上教会了我事关戏剧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去炫耀,或者假装成为某人”。
回想一下国内某些过分地以“舞台动作”、“舞台造型”为“支点”的表演方法,不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炫耀”、“假装”么?我想陆帕是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当不疾不徐、不装不演后,演员便有可能进入到一种状态,如Piotr Skiba所言“戏剧应该是一座通向精神世界的桥”。
陆帕在2010年获得“欧洲戏剧奖”(其他曾获得该奖项的人物有彼得·布鲁克、姆努什金、皮娜·鲍什、哈罗德·品特)时,也获得了这样的颁奖词,“陆帕的舞台就像一个心理分析师的工作间,他倾听,将过去的碎片拼贴起来,而患者正试图从这些碎片中重建自我。”
“心理分析”与前述的“精神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处,即陆帕应该是通过他的戏剧,帮助人们触及内心深处真正幽微的所在。
《英雄广场》剧照
在《假面玛丽莲》中,如《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石鸣所言,“由于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采用的极端方法——为了完全沉浸入角色,甚至无法走出角色——和因此忍受的巨大痛苦。到最后,演员桑德拉甚至已经不是在扮演玛丽莲,而是将自己的情绪崩溃袒露于世……”
演员不仅进入了角色玛丽莲·梦露的精神世界,而且通过“时间”这一神奇的触酶的催化,她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加入了进来,两者在某种意义上叠合至了一处,以至于在剧末饰演玛丽莲·梦露的桑德拉·科曾尼克除掉衣衫、望向观众时,我忽然间难以分清这双眼中的落寞是属于玛丽莲·梦露抑或桑德拉·科曾尼克。
《假面玛丽莲》剧照
而同样在《伐木》中,当演出行至半夜,观众和剧中角色一起横七竖八地倚靠在椅座上时,我也忽然间有种错觉——我也列席在舞台上这场“鳟鱼晚宴”之中。这般“介乎戏内与戏外”、“人与戏合一”的时刻,在人的一生中恐怕是千载难逢的,它仿佛可以打开人精神世界中从未被打开的通道,带领人进入一处曾经秘而不宣的精神后花园,让人大开眼界。
解释清了这一点,便可以搞清很多陆帕作品的特点:比如他喜欢荣格的心理分析学说,喜欢伯恩哈德、穆齐尔的文学作品,因为“在他们笔下,人格不再是一个人的性格的某种既定模式,而是一个无法预期、神秘莫测的过程。通过剧场手段——尤其是通过演员——来表现这一过程,对我来说是开拓戏剧语言潜力的一个机会。”
比如他在排练中经常让演员即兴创作,并最后将即兴创作的成果总结精选,搬上舞台,以此激发演员探索自我精神世界的潜力——不仅有益于当下这一部作品,而且有益于演员终身的表演生涯——有论者因此将陆帕的方法称之为“实验室排练(laboratory rehearsals)”。
《酗酒者莫非》排练花絮
还比如他经常在作品中使用影像展现角色的精神世界(如《假面玛丽莲》中的燃烧掉玛丽莲·梦露的火焰、《英雄广场》中被军队声震碎的玻璃),用明确的舞台界限区隔时间与空间、现实与精神(如《伐木》和《酗酒者莫非》的舞台上都出现的红线),表明陆帕对于作品中的不同次元层次,是有条分缕析的认识和布局的。
此次陆帕能借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之机来带中国,与王学兵等一众优秀的中国戏剧人共同创作3个月,无疑是今年中国戏剧界的一件大事。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看到了很多外国名导、名团、名作,但像这次《酗酒者莫非》一般外国戏剧大师手把手、一对一地为中国戏剧人讲解如何排戏,还是凤毛麟角的机遇,其启发意义必然值得大书特书,更不必论该剧有朝一日如果能走入阿维尼翁戏剧节In单元、爱丁堡国际戏剧节主单元,会对中国戏剧的对外传播起到何等的意义。
《酗酒者莫非》,彩排照
如今《酗酒者莫非》演出将至,我们就展望作品本身:选用史铁生的这部《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中篇小说原著,在我看来是极高妙的,因为文本本身就要求通过电影等手段展现酗酒者莫非的精神世界,这不正是陆帕最中意的那种文本,最能展现陆帕功力的那种契机?
我想陆帕选择来到中国排演这部作品,定与他内心深处认可史铁生的文本有着必然的关系。那么现在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来了:中国演员,尤其是主演王学兵,能够成功达到陆帕所要求的表演风格要求么?我印象中的王学兵,眉宇间透着忧郁,总仿佛若有所思,加上这二三年遭遇的变故,想必他心中更已是百转千回。我相信他就是陆帕想找的那位“中国男一号”!那啥也不多说了,就盼着这部4个小时的作品,这周末给我们答案吧!
王学兵饰演酗酒者莫非
| 演出基本信息
《酗酒者莫非》演出净时长为4小时,分3幕,幕间休息2次。
-分幕信息-
第一幕
夜梦| 在家| 在小公园| 奥兰的记者
第二幕
母亲| 柏油路上的洞| 三位卡里忒斯| 在派出所| 昆虫腹部
第三幕
奥兰的记者| 母亲| 大的和小的| 幻觉|
走进未来| 妹妹(重遇) | 回家
陆帕
-主创信息&演员表(出场序)-
| 主创团队
原作史铁生
编剧克里斯蒂安·陆帕&演员团队
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
舞美设计克里斯蒂安·陆帕
灯光设计克里斯蒂安·陆帕
服装设计彼得·斯基巴
影像卢卡斯·特瓦科夫斯基贾科布·莱赫
音乐博古米尔·米萨拉
剧本翻译乔安娜·克兰兹
助理导演卢卡斯·焦梅克
出品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演员表
莫非王学兵
耗子韩岩松
杨花李秋晨
记者桑德拉·科曾尼克
青年莫非张加怀
母亲杨鲭
三位卡里忒斯苏娅、赵晓璐、郝蕊
警察李龙吟
莫陈瀚洲
妹妹李梅
《酗酒者莫非》,舞台
-演出时间&地点-
天津场:
2017.6.24-25 19:30
天津大剧院歌剧厅
哈尔滨站:
2017.6.30-7.4 19:00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