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西姆在中国
2008年11月20日 18:11 】 【打印

马克西姆经历了岁月的考验,而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生活艺术和法兰西的文化标志。

——皮尔卡丹

马克西姆走进中国已有25年的历程,这25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皮尔卡丹所说的这种生活艺术和文化标志是否变了呢?为此,记者专程走访了与马克西姆共同走过20多年风雨,现任马克西姆总经理的贺广银。

踏上马克西姆旋转而上的台阶,就被无边的浪漫所包围。无论你抬不抬头,前后左右水晶玻璃刻花的装饰墙,配着微暗的灯光,在轻柔的音乐中,一种神秘浪漫力量引导着你轻步走入。这神秘浪漫的氛围里,女人自然而然更加柔美,男人不由自主地展现伸士和风雅……

记者在这浪漫神秘的氛围里行走着,想象着,贺广银总经理不经意间已笑意盈然地站在了面前,浓浓的眉毛,标准的国字脸衬托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金粉世家电视剧的男女主人翁的恋情在这开始,也在这结束。这些年来,在中国的马克西姆见证了多少这样的分分合合,也许它自己都说不清楚,但它浪漫依旧,神秘依旧,口味正宗依旧。且营业额从93年到现在已翻了6倍多。

早些年,北京的西餐厅只有寥寥几家,而如今已是遍地开花。在这日新月异的二十多年间,经历时光检验的马克西姆也许是所有西餐厅的中国故事中最有张力的一个。

中国的前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万里等,都曾在马克西姆接待过外国贵宾。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希思、歌唱家多明戈等外国元首和名流都曾光临此地。

“当初,顾客中外国人占了70%。餐厅承载的社交作用也比较明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马克西姆吃过饭,几乎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贺广银说。

马克西姆的由来

“从服装业到餐饮业,皮尔卡丹对中国的贡献实在是开创性的,包括模特业。”贺广银说。

在这无边的浪漫意境中,采访贺广银,他谈得却是别人。19世纪末,在法国巴黎,一个名叫马克西姆-加亚尔的小伙子在皇家大道3号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开了一家经营餐饮的店铺。在百年变迁的岁月里,不经意间马克西姆成为巴黎文人墨客、显贵名流经常涉足的地方,赫赫有名的世界顶级餐厅。

1981年,皮尔卡丹写下了一张9位数法郎的支票,成为巴黎“马克西姆”餐厅所有人。皮尔卡丹怀着对历史事物的尊敬,没有触动这座古老餐厅的传统,而是通过对整个餐厅的吸尘、清洗装修,使餐厅的古老文化价值大放异彩。在接手数月之内,皮尔卡丹使马克西姆营业额翻了一番。他曾概括他的经营宗旨:以质取胜,物有所值。

在品尝成功经营的甘美中,皮尔卡丹决心将“马克西姆”引向世界,世界引向“马克西姆”。中国当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宗旨是:可以不赢利,但一定要原汁原味,原风貌。

1983年,皮尔卡丹投资数百万美元在北京开办了巴黎马克西姆餐厅,把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豪华西餐厅“克隆”到北京。当时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卡丹疯了,因为在月收入只有几十元人民币的国家,办高挡西餐厅无异于商业自杀。但卡丹先生的信念是要把法国的餐饮文化介绍到中国,开办一个社交沙龙,商业盈利并不是很重要的,至少开始时不是。

当时,走进这北京第一家中外合作经营的西餐厅,内部装饰几乎让人不知身处何处。几何状桃花木贴板、墙壁上的鎏金藤条图案、枫栗树叶状的吊灯和壁灯、似乎望不到尽头的水晶玻璃墙、摩自卢浮宫的古典壁画、绚丽的彩画天花板、缤纷的绘图玻璃窗,使人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法国宫廷。

作为北京第一家中外合作经营的西餐厅,它似乎与这个古老的城市格格不入。但是,看着餐厅门前黑白两色的小汽车在无边的自行车流中驶过,餐厅的创建者、时装大师皮尔卡丹说,“再也找不到更神奇的场景来放置这神奇的餐馆。”。

当时人均月收入只有几十块人民币的北京,马克西姆给普通老百姓的印象是“很贵很贵”。贺广银说:“我那会儿的工资是四十一块左右。而那时在马克西姆吃一顿饭要差不多两百块钱,确实是贵。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高消费的东西,并不是很能理解的。”

因此,马克西姆餐厅开业之初,顾客主要是在北京的外国人;当时,外国使馆和驻京机构、商社,频繁在这里举办各种Party;中外明星、艺术家、设计大师,也把此地当作他们聚首的地方。

著名台湾影星林青霞进入马克西姆餐厅,搞不清是置身于巴黎的马克西姆还北京的。张国荣生前每到北京就会抽空到马克西姆酒吧喝一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北京摇滚乐走向地上之前,马克西姆曾是他们的世外桃源,庇护着当时的北京尚不能包容的反体制的摇滚生活,甚至有人戏称“摇滚并不接近人民,摇滚只接近马克西姆”。当时,崔健时常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华,那段时光成为了许多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不仅如此,多年来,马克西姆还常常举办一些小型的时装发布会,文化艺术活动频繁。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彭婷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