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成就于30年的大时代里
2008年10月26日 13:06南方报业网 】 【打印

记者:李文华之后,80年代您跟梁左的合作被传为佳话,被誉为是相声里的又一个高峰,甚至有人拿来与“老舍+侯宝林”的搭档相比。王蒙曾说,您跟梁左合作的相声,多了些生活气息,多了些耐人寻味的“味儿”,更加“文学”了一些……

姜昆:对!与梁左老师合作的那一段时间,把我们的相声在文学性上推进了一大步。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中国社会那段纷繁万象的社会,在某种角度上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呈现在我的相声里,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梁左对社会的观察、对语言的运用,到现在为止我认为相声界也没有人能够比得过。梁左在骨子里有一种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就叫戏谑人生,他使相声在往“俗”的方向发展之外,发展出更加深刻和文学性的东西。

比如,梁左在一段相声中有这样一句话“自从党中央号召穿衣服以来,兄弟我就制了一身……”梁左认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号召穿西服这件事党中央不应当带头去说这个事情,但是人们那个时候什么都要有党的号召才可以兴起来。所以这么小小的一句话里,就蕴含着很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的讽刺力。

我跟梁左的《虎口遐想》、《特大新闻》、《小偷公司》等一批相声,当时都广为流传。《虎口遐想》里的主人公个头小,才一米六五,“人家说我是二等残废”这就成了当时的一句流行语;《特大新闻》说的是一条关于“天安门广场要改农贸市场”的小道消息,这个段子提到革命博物馆举行新潮家具展销,并非完全杜撰,一个小小的相声段子还讽刺了物价问题、重复收税问题,掉鞋后跟儿的质量问题等等,王蒙老师还特意分析了这段相声,他说“这个段子多少反映了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思想的活跃、躁动与混乱,反映了一种兴奋而又惶惑不安、失了法度的心理”……

在与梁左的结合中,一方面他如鱼得水,他在相声的领域里学了很多幽默的东西,为他写《我爱我家》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相声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毕竟比较深刻的文化人愿意和相声这门俗艺术结合,这是非常缺乏的。我最近还在写一篇论文《梁左的出现、故去对相声意味着什么?》,我觉得直到今天,这都需要相声界好好总结。

记者:80、90年代的电视热之中,不能不提到的就是央视春晚,我数了一下春晚历年的节目单,从1983年至今的26届春晚中,您参加了差不多20届,几乎成为春晚的一个符号。

姜昆:可以说,我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始作俑者,因为我是最早的编创人员之一。春晚起步的那几年,编导是我,曲艺、相声,还有主持、串词的部分我都参与了。

1982年之前,中央电视台每年也搞春节晚会,但只是一般性的联欢,名不见经传。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晚剧组刚“上马”的导演黄一鹤踌躇满志,很清楚地记得他说:“我要把全国第一流的演员和节目,全集中在我这个晚会里!”他当时就提出要像直播足球一样直播比赛,提出来让我进入创作组,并担任主持。

主意一出来,我们就听到一个部级高级领导的意见说:“怎么能让姜昆这种人主持?说相声还行,主持太贫了。”把黄一鹤吓了一大跳,最后我们审查节目就干脆不找他们,少惊动这些领导们,前几届的春晚基本上保持了那种非常开放的风格,基本上集思广益能者上。

比如第一届春晚,王景愚老师迟迟不愿意亮出自己的绝活哑剧《吃鸡》,他觉得这样的节目上春晚有点“胡闹、庸俗”,后来马季老师和我们几个编创人员一起讨论时,基本上定下了春晚的调子是“欢乐,向上”,我们当时想的是文革以后相声那么火,就是因为老百姓太需要“乐”。所以春晚的节目,也别讲太多政治化的词,我们不需要这方面的节目,让大家笑好了,节目就成功了。在马季老师和我的怂恿下,王景愚才乐不可支地演了《吃鸡》,并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段子。

记者:好像当时包括李谷一的《乡恋》,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都是在你们几个编创人员的支持下才红的。

姜昆:1983年的李谷一,正是红极一时的大腕儿。当时她的歌曲《乡恋》却引发了争议,“你的身影,你的笑容……”有人说曲子缠绵悱恻掺杂着不健康元素,一时间舞台广播电视台都不出现这首歌。但是导演组最后还是顶住了压力,让李谷一在春晚唱了这首歌,最终让这首歌红遍全国。

1984年的春节晚会,我们听到一个信息,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陈佩斯、朱时茂在平常联欢时演了一个喜剧小品,让人笑破肚皮。黄一鹤第一个找到我,问我能不能把他们找过来,由于我跟朱时茂是好朋友,把他们找来试演,他们最初的小品《考演员》被一些领导认为“比较低俗”、“表演过火”。后来,由杜澎和我来给这个节目主持修改,最后只截取了“吃面条”这部分,但还是有一种反对声认为“如果流于纯逗笑,走入纯娱乐的倾向中,春节晚会的分量就轻了。”但导演组还是坚持把《吃面条》保了下来,并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个节目背后还有更深刻的意义,等于是陈佩斯和朱时茂开辟了“小品”的先河,自他们开始,中国电视屏幕上有了小品这个形式,最后发展的越发不可收拾……

回过头来看,春晚里其实我们就是扮演积极的乐见其成者,向领导反映了很多人的民意。作为我们来讲,有人说节目有这问题那问题,但是我们不去管,把歌唱出来,让大家开心,让大家高兴,我们认为春晚这块招牌就能做起来。

1983年   姜昆   相声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邓东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