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打开尘封的影音资料库,将二十五年的胶片缓慢转动,让我们从1983年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一直看到现在,将会有怎样的心情?从简陋的美工布景到如今声光电影的华美舞台,从当年观众们朴素的服装到如今的时尚衣装,还有那些曾经年轻的面孔,如今早已苍老,或已与历史同归沉寂。不过短短二十五年,那时的晚会上操持的话语,如今听来已经感到别扭。而那时被我们视为异端的李谷一,现在几成陈旧的经典。 1983年,改革开放的第五年,从那时到现在,我们生活的改变不但表现在银行存款的数额,也不但表现在城市的扩张和建筑的高度,更深刻地表现在我们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表现在我们每日耳濡目染的大众文化。而春晚作为一台官方主办的,以全国人民为接受对象的年度文化盛宴,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二十五年来中国大众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
|
|
|
据说1983年之前也有所谓春节联欢晚会,它也被摄影机纪录下来,做成胶片,到各地播放,往往看到这台晚会的时候,已经过去几个月的时间了。那是露天电影的时代,是广播的时代。春晚以电视为媒介,意味着电视的普及率达到了相当水平,依靠广播收听新闻和组织通知的时代一去不返。单一的主流文化被打破,一个建立在市民社会基础上的大众文化时代到来了。
|
|
对广播的记忆:
那时家家户户都有有线广播,早中晚都有不同节目。在我懵懂的记忆中,广播中经常播出时政新闻,还有《朝阳沟》《陈三两爬堂》《穆桂英挂帅》等豫剧、曲剧选段。那时,家家户户对于广播的喜爱都到了敬畏的程度,部分家庭用木头镂空雕花给广播做个精美的外壳,中间雕成一个“忠”字,或者雕成五角星,刻上了难以磨灭的时代烙印。…【查看详细】
新奇的电视机和电视剧:
1982年,父母花400多元买回一台国产的12英寸凯歌牌黑白电视机,把它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在屋顶上架上电线,接收卫星发射的3个频道的电视节目。电视连续剧《武则天》、《渴望》、《排球女将》、《霍元甲》、《大西洋底来的人》陆续登场,好看的电视节目牵动着我们的心。那时候,连队职工屋顶上的电视天线成了私人财富的象征,一台台电视为人们展示着外面的精彩世界,传递着时代的信息。 【查看详细】
|
|
|
|
|
|
·成为经典的《西游记》 |
·《渴望》风行大江南北 |
·国外电视剧颇受欢迎 |
·武侠文化开始流行 |
|
|
春晚的象征意义
1983年“春晚”的成功首先是当时的社会开始成功地打造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的社会共识。我们已经从一个封闭和压抑的社会中走出来了,当时所需要的既是一种新的宏大的远景,来替代“文革”的一套激进而刻板的意识形态,又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快乐和世俗的轻松享受来替代文革时代的刻板和单调的日常生活。【查看详细】
“黑白电视” |
得票数: |
|
“渴望” |
得票数: |
|
“西游记” |
得票数: |
|
“春晚” |
得票数: |
|
|
|
80年代,这是大众文化从萌芽到壮大的时代,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态从单一走向多元共生的时代,这或许就是这个时代反复被当做神话提及的原因。同时,这也是春节联欢晚会的黄金时代,全国人民过春节看春晚的新民俗就是在这时奠定。稍作回忆,我们不难发现,80年代的春晚在催生大众文化,引导世俗潮流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港台歌曲通过春晚为全国所知,小品作为提出社会问题的新型文艺体裁得到青睐,连晚会上的服饰风格都能迅速成为流行时尚。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说,春晚在塑造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
|
|
保守的文化氛围从此打破
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十年代,一切都是新奇的。大众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第一个广告、第一首流行歌曲、第一个让大众痴迷的偶像……这股文化潮流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对民众文化发展的支持和包容。春晚,也正是这种支持的最佳舞台。在整体文化氛围还颇为保守的时代,春晚以其开创新潮的魄力打破了诸多束缚,唤起了大众文化的觉醒。
|
|
|
| ·张明敏掀起“中山装”热 |
|
春晚开创了审美的新时代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当时的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家,负责串词。演员的服装尽显浓重的时代气息,刘晓庆身着红色的连身裙,乌黑的披肩发,洋溢着上个世纪80年代特有的质朴笑脸,凸显出蓬勃健康的朝气。而男主持人大多身着中山装,还有卡其布工装,偶尔也会见到西装,但不打领带……【查看详细】
|
春晚不仅仅是提倡新的审美和生活,也始终对社会发展有一种批判意识,这是和当时整个国家的反思风气有关的。春节晚会上的节目,强化了这种忧患意识,也在民间受到广泛的欢迎。
|
|
马季的相声:讽刺不良风气受欢迎
马季先生的相声一大特色是擅长用讽刺手法针砭时弊,如《宇宙牌香烟》、《百吹图》等都是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用现在的话讲叫与时俱进,《百吹图》中最后一句“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了”正是这一特点的鲜明代表。【查看详细】
|
|
|
陈佩斯和朱时茂:笑中带泪的喜剧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在当时非常火爆,细心的人能够从陈佩斯的喜剧小品中看出悲剧的味道。《吃面条》夸张了“贪”,《烤羊肉串》突出了“狡猾”,《拍电影》变形了“欲望”,《邮差》显示了“机灵”,这些内在的心理变化被他用大幅度的形体语言夸张地表现出来。【查看详细】
|
|
|
姜昆:我的相声紧扣了时代
80年代,我有一个相声《着急》,讽刺了一个人总着急的浮躁状态。《着急》里所有的生活基本上也就是我所有的生活。比方说,当时我给我还读小学的女儿辅导算数的时候,我实在搞不懂这样一种题:一个大水池,一个龙头放水、一个龙头出水,问几个小时能把水池子灌满了。作为相声里我就开始边着急边调侃,一边放水一边灌水,哈哈,这不是浪费水吗?这些片断都引得人们哄堂大笑。因为,这也是对我们当时这个年纪的人有同感的。【查看详细】
|
张明敏 |
得票数: |
|
乡恋 |
得票数: |
|
宇宙牌香烟 |
得票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