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王彬彬指责汪晖抄袭在事实上和法律上无一处站得住脚
2010年09月09日 14:45 凤凰网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六、 有没有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文的“学术规范”?

笔者注意到许多人提到学术规范,但似乎没有人拿出任何一本成文的“学术规范”。

笔者还注意到,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于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的确讨论通过有《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该规范是笔者找到的正规的、成文的学术规范。

其中的第三条规定:

“三、学术引文规范

(七)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八)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

也就是说,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直接引文和转引都是允许的。另外,该学术规范要求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所提供的注释,应当要“力求客观、公允、准确”。

七、 引文与原文相同就等于抄袭吗?

根据对上述法律法规的理解,要判断一个作者的作品是否存在剽窃,仅仅说:“看啊,某教授的引文与被引用的作者的原文相同,所以他抄袭了”,这显然是对著作权法的无知。

引文当然应当与被引的原文相同或相似(如果是间接引文),否则怎么叫做引文呢?

如果一个作者为了学术研究和评论的目的,在其著作中引用了他人著作中的文字,已经写明了“被引用者姓名、被引用者作品名称和出处”,而且引用没有超出合理的度,即引用部分不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实质性部分,就不可能产生所谓剽窃问题。

八、 王彬彬指出的汪晖先生的《反抗绝望》中的引文与原文相同或相似吗?

笔者对王彬彬先生的文章中提出的《反抗绝望》中存在“抄袭与剽袭”的十个例子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汪晖在王彬彬列举的这十个例子中的引文的确与原文相同或相似(包括间接引文)。

由于汪晖先生是在进行学术研究和评论,他引用他人的文字并对其进行评论(我注意到他主要是在分析和评论鲁迅的作品,其中有50% 的注释中提到鲁迅的作品)无可厚非。

引文与原文一致,是应当的,两者一致并不当然等于剽窃。

九、 汪晖先生在《反抗绝望》中引用他人的文字进行研究和评论,他提出注释了吗?

本文在此侧重讨论王彬彬先生所指的“参见式注释”以及王彬彬先生忽略或者省略汪晖先生原文的注释或者正文说明的例子。

例一、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第8页

关于王彬彬提出的第一个例子,笔者查看了汪晖先生的原文,即《反抗绝望》第58到第59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的这段共六行文字,笔者发现汪晖先生已经在该页的第一和第二个注释中,清楚说明了他所引用的“作者姓名、被引用的作品的名称和出处”。

汪晖先生原文如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8-59页):

“其次,五四反传统主义以‘西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反‘中学’(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在思维内容上直接承续了谭嗣同对封建纲常的沉痛攻击,严复关于中西文化尖锐对比的精辟分析,以及梁启超所大力提倡的‘新民’学说①,但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理解的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对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启示。②

① 参见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第8页。

② 陈独秀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1916年)”

如上所示,汪晖先生已经在引用了李泽厚先生的文字部分标注了清楚的注释,而且他的引用完全符合著作权的要求,即:

第一, 是为了学术研究的目的而引用了他人的一小段文字;

第二, 汪晖先生按照1985年《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1991年《著作权法》的规定 ,清楚地注明了“作者姓名、被引用的作品的名称和出处”。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汪晖先生提供了他的引文的清楚的注释,王彬彬先生才可能翻到李泽厚先生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第8页”,找到基本相同的文字。

所以,引文与原文相同并不是问题。由于汪晖先生已经根据法定的要求,提供了符合法定要求的注释,因此王彬彬先生指责说汪晖先生在《反抗绝望》第58页到59页的这段文字中“剽窃”了李泽厚先生的著作,王彬彬先生对汪晖先生的这一指控就显然没有法律依据。

笔者经调查认为,在提供了符合法定要求的注释的前面加有“参见”二字,并不等于没有提供注释。法定的注释需要写明“被引用者姓名、被引用者作品名称和出处”,因此,如果注释中还写有“见”、“参阅”、“参见”等字样,并不影响注释的合法性,换句话说,是否写“见”、“参阅”、“参见”,不是判断是否是构成抄袭或剽窃的法定标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陈青 编辑:王勇
凤凰网读书
读图:美色读图:奇观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