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嗓子

歌词改编/王铮亮  欧阳江河   曲/王铮亮

老嗓子
老嗓子
婴儿在黄土地上熟睡
双亲的心一唱就碎
渭水把欣悦流进泪水

终南山
终南山
一杯茶在山顶等你千年
明月当空
众树歌唱
王维却沉默无言

膝盖的老嗓子跪地不起
黄金的老嗓子一贫如洗
身铁的老嗓子火树银花
狂吼的老嗓子走石飞沙

谢帝和老钱谁唱也听不见
草堂和白夜谁离乌托邦更远
古人和今人谁的灵魂更孤独
成都再怎么唱也不是古长安

宽巷子
窄巷子
有人说家是出发的地方
众鸟衔去的老嗓子飞在天上
而钥匙锁不住的是谁的心
钥匙锁不住的是你的初心

最萌男神诗人:欧阳江河

大众对诗人的想象,恐怕还停留在:高呼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王勃,茅屋被熊孩子拆了,边追边哭的杜甫,一生屡遭贬谪的苏东坡等苦大仇深的身份印象。“诗人”这个词在国人眼中,似乎与“陷入忧郁”、“生活困窘”、“日常失败”和“郁郁不得志”等形容词关联在一起。当代诗人中,海子的自杀和顾城的悲剧,更加剧了人们这一刻板印象。

然而当代中国诗人的真实生活现状究竟如何?今天要引出的这位极有分量的中国大诗人,跟前面的一切形容词都毫不相干,他学识渊博、事业成功、光环众多,在世俗层面是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赢家”,他的存在与人们对诗人的固有想象形成极大反差,他是当代诗坛极具影响力、口碑、人缘的诗人欧阳江河。

欧阳江河1956年出生于四川泸州,在成都长大,早年入伍,之后又去美国和德国游学,萧萧班马鸣,一去就是五年。早年以代表作《悬棺》《手枪》《玻璃工厂》等诗作闻名江湖,与张枣、翟永明、柏桦、钟鸣被称为80年代诗坛巴蜀“五君子”。随后,他做演出策划、写书法、做评论,暂别诗坛10年。1998至2008十年间,他称自己只写了十首诗。2009年再提笔,便包揽了2010年第9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度诗人,2015年两岸音乐诗会桂冠诗人和2016年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杰出作家”。

抛去这些blingbling的桂冠,他还以心直口快和真性情闻名诗坛。对于曾经风靡一时的汪国真诗歌,他直斥其为“假诗!”——对当代诗歌的唯一作用就是阻碍;当他读到张枣的《何人斯》、《镜中》时,脱口赞叹:“天才!天才!”;对后辈的90后诗人也非常爱护,称赞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模式;但当有媒体就人工智能机器人少女“小冰”出版诗集一事,采访到他时,他辛辣点评“没人味儿”,预言其“永远成不了原创性意义上的伟大诗人”。温暖、热情又直言不讳,欧阳江河就是这样一位率真诗人。

已过六十的欧阳江河,精气神仍如少年。诗人王家新在《我的八十年代》里回忆,欧阳江河一直是一个充满了精力的人,半夜所有人都困的不行了,他却在烟盒上写诗。现在的他,依旧精力旺盛身兼数职,不仅是北师大的驻校诗人、研究生导师,还有各种出访交流,学术研讨,朗诵会,诗歌聚会,更要抽出时间沉浸写作、享受书法。他说自己享受长时间的连续创作,“我经常远距离飞行,飞机上持续的十来个小时全部拿来创作,我可以一点都不睡,一点都不吃。” 这异于常人的精力,来自于欧阳江河的一颗童心。

带着这颗童心,欧阳江河被“骗”进了《穿过大半个中国》的人NO文ZUO创NO作DIE之旅——全然不顾自己60+“高龄”,顶着40度高温,天天早出晚归、爬山涉水、上天入地,任凭摇滚拖拉机崩坏五脏六腑,依旧精神百倍谈笑风生。从向往已久的终南山,到完全陌生的青年艺术社区,他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心,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未知积累感受的机会,时刻惦记着这趟旅程布置的创作任务。无论节目组的安排是否妥帖,没有半句怨言,越颠沛越带劲,认真游戏尽显天真本色。很难想象当初那个写出《悬棺》《枪手》《玻璃工厂》的大诗人,是个十足“老顽童”“人来疯”。

除此之外,欧阳江河对古典的浓厚兴趣和深厚研究,也让节目组“震惊”。去过欧阳江河在北京的家,才知道他是真正的古典音乐发烧友。来到他居住的小区,到达他所在楼层,电梯门开,不用核对门牌号,迎着远远的《哥德堡变奏曲》而去,便是他住所。推开门便是开阔的客厅,几千张古典音乐唱片整齐摆满一整面墙,一套价值几百万的顶级白瓷色音响坐镇于客厅正前方。对中西方音乐史中的大师佳作,欧阳江河如数家珍,他称自己是少数“开了耳的”音乐聆听者,脑海中的古典音乐可以自动播放几千个小时。越过波浪起伏的音乐旋律,他能触摸到那些音乐的颗粒和纹理。更为神秘的是,在与音乐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他还获得了一种惊喜的超感,对于他的诗歌创作大有裨益。

不仅如此,欧阳江河对音乐的兴趣也体现在他的创作上,他的诗集里收录了不少有关古典乐的诗作。如《女儿初学钢琴:莫扎特弹,钟子期听》、《舒伯特》、《秋天:听已故女大提琴家DU PRE演奏》、《一夜肖邦》,甚至撰写评论《格伦·古尔德——最低限度的巴赫》来论述他对音乐的感知:他将古尔德在1955年和1981年录制的两个版本的《哥德堡变奏曲》进行对比,认为两者的差异不仅是技法上的,更是观念上的,因此对这两个版本分别命名为“消极弹奏法”和“积极弹奏法”。

看似严肃严谨的欧阳江河,生活中也有诗性一面,他将家中唱片随机摆放,虽然常常因找不到想听的唱片,不过一旦做梦或是在异乡街头散步时,突然记起了某张唱片的位置,便飞奔回家中,把那张“失而复得”的唱片,听上一天一夜。这种随性的生活态度,也只有“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王维能与之相媲美了。

这样一位自带男神光环的大诗人,自然是高强度行程+原创歌诗创作的《穿过大半个中国》的首选嘉宾,他对与音乐人合作的创作体验充满期待。五天的旅行中,诗人和歌手必须顶着40度高温体验旅程,白天或在终南山的隐梦里寻找着被热浪蒸散的大唐滋味,或在成都的街头听听说唱摆哈龙门阵,晚上要在迫在眉睫的词曲创作压力中完成合作。

最具创作力音乐人:王铮亮

提起王铮亮,人们马上会联想到的,是央视春晚那首红遍大街小巷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也是冯小刚贺岁电影《私人订制》的插曲。该曲随后揽获了多个音乐盛典上的年度热歌金曲、点播冠军奖、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大奖后,更是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称赞。可以说这首歌和王铮亮已经一起被大众所记住。

收获关注的同时,王铮亮继续在自己原创音乐道路上探索,2017年,获“第24届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传媒推荐创作歌手奖。在业内,王铮亮以原创的优质和高产为众人熟知,宋丹丹更是对他赞赏有加。王铮亮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他在创作上的评价就两句话:一是“他手快”;二是“他在哪都能写”。“原创+高效+优质”,正是《穿越大半个中国》希望邀请的音乐人所具备的品质,也是王铮亮的所长,加上认同《穿过大半个中国》的节目理念,可谓一拍即合。

王铮亮从小学习手风琴和古典乐,青年时期曾获得过手风琴金奖,毕业后在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担任老师,2007年参加《快乐男声》获得全国总决赛前十。虽不从事古典音乐的工作,但古典乐的一切仍影响着他的乐感和审美。王铮亮在圈内的人气也颇高,宋丹丹从他一出道就大力推荐,更是早早预定了当他孩子的干妈;他和张靓颖合作多年,已然非常默契;他还和谭维维共同出演韩红和田沁鑫联袂出品的口碑音乐剧《阿尔兹记忆的爱情》,获得跨界好评。

如今,生活对于而立之年的王铮亮来说,行速匆匆又无可奈何,他觉得这一年过得既快又慢,快在为了事业匆匆奔波,无奈地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而另一方面,因为重视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他清楚地记得每一个带孩子的细节,生活的景色因此变得丰满而缓慢。他的妻子文薇是一位小提琴家,两人琴瑟和鸣,总能在日常的古典和流行的交融中发现新的惊喜。文薇更是盛赞他最近的旋律,是越来越动听了。

对于旅行,王铮亮怀着复杂的心情,他热爱旅行,渴望从旅行中获得新的灵感,写出动人的旋律,为此他随身携带着一块小键盘,记下突如其来的旋律,不放掉任何一个可能性。但因为工作关系,他的行动轨迹常常拘于机场,酒店,演出场所这三点一线,灵魂常常跟不上脚步,旅行此刻变成了无奈的风景轴,他再也找不到小时候去九寨沟时,对着湖水唱山歌那天人合一的感觉。

作为一个生活在都市的公众人物,王铮亮渴望回到一个自然的环境,探寻一些陌生的领域, 寻找一个创作人需要的灵感,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给自己寻找养分。跟随《穿过大半个中国》节目,与一位诗人同游山水,挑战创作,让他充满期待。

为了参加《穿越大半个中国》的录制,王铮亮连夜飞到西安与大部队会合,辗转三种交通工具,一夜未眠,准时出现在《穿过大半个中国》录制现场,与诗人欧阳江河双剑合璧,开启 “诗+歌”的人文创作之旅。